2018年8月2日 星期四

諾貝爾經濟學獎賽勒博士的「不當行為」




本書獲得經濟學人年度選書、金融時報列為年度必讀書之一。作者理查.塞勒是2017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有趣的是還曾在奧斯卡得獎電影「大賣空」裡擔任演員。這書可以說是作者在經濟學領域的半自傳形式,整本共460頁但因文風幽默風趣,儘管經濟學的學說理論充斥但仍是容易入口,這書在引導讀者在日趨複雜難懂的世界中做出更聰明的決定,並且將行為經濟學應用在生活各個層面中,書共有8個章節,但我只提幾個書中重要的經典「不當行為」做摘錄。

在本書「導讀」篇幅裡提到他的學術歷程,他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是勞動經濟學領域的大老,傳統經濟學有兩大重要假設最佳化 (optimization)均衡 (equilibrium),經濟學家相信人們會基於最大利益前提下,做出的決策必然是公正客觀的選擇。另外是,在價格自由浮動的競爭市場中,供需「均衡」下,決定了價格的波動。經濟學理論優劣的標準在於能否解釋現實現象的程度作為檢驗,但卻忽略了人其實是不理性的。

作者對於人們在日常生活裡充斥著不理性的消費者行為的現象,與他所學的理論無法連結,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一直吸引他想要繼續研究,不過被他的指導教授認為浪費時間,也幸好如此意外開展了另一學派的萌芽,他們借用了心理學常用的一些實驗方法,把經濟學理論帶進用「可控制變因」例如誘因、激勵機制的調整等進行實驗,來實證理論的真偽,同時也開創了實驗經濟學(Experimental Economics)這套實證方法的誕生。而塞勒博士被稱為行為經濟學(Behavioural Economics)的之父。

這本「不當行為」是指不符合理性經濟人的行為與思考狀態,例如有花粉症的某男寧願自己花一小時割草,也不願意花十美元僱請人幫忙割草,但如果詢問他,鄰居願意花20美元雇用他幫忙割草,他願意嗎?答案是不願意。行為經濟學是將心理學融入到經濟學領域構成,所以探究的範圍與傳統經濟學有異,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不符合傳統經濟學思維的不當行為。

在第二章:第45頁,作者提出一個叫「稟賦效應」,來解釋理性經濟人在面對「機會成本」時的模糊界線,機會成本是你若放棄從事這項活動的代價,你爬山就等於放棄在家裡休息,這就是爬山的機會成本。現在假設你擁有一瓶酒當年買是10美元,現在市價漲價到100美元,但你不會把酒賣掉,你放棄了100美元的機會成本,這模糊的界線就是「稟賦效應」,對自己擁有的東西會比尚未擁有的更珍惜,類似我們的「敝帚自珍」的成語概念一致。

在第八章:第107頁提到一個有趣的例子:你買了一雙鞋,因為它們正在打折出售,雖然價格依舊不便宜,可是你實在不想錯過其交易效用。有一天,你神氣地穿上這雙鞋去上班,但是當天中午腳就開始疼痛,隔一陣子腳不痛之後,你不死心地再把鞋拿出來,這回打算只穿一個晚上,後來腳依舊痛到不行。現在請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 假如這雙鞋永遠也不合腳,你要再穿幾次才會徹底放棄?
2. 你再也不穿這雙鞋之後,它們要在鞋櫃裡躺多久才會被你扔掉,或捐給慈善機構?

哈哈哈哈,答案是看這雙鞋有多貴

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沈沒成本」,人們要花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忘記已花掉的錢,因此繼續忍耐疼痛是因為鞋很貴。但如果買鞋的錢是中了樂透獎金買的呢?這時可能我們會比較願意忽略沈沒成本,為什麼呢?在第9章提到,人們把錢放在不同地方,往往有不同心理效應,這叫「心理帳戶」,我們容易把中獎得來的現金輕易花掉,提醒自己心理帳戶雖不同,但金錢的價值是一樣的,這有助於我們避免「看到便宜就買」的不當行為。

因此作者運用了心理帳戶以及沈沒成本和稟賦效應三者心理效用混合,挽救了在第13章中有財務危機的滑雪度假村,其中巧妙就請翻閱本書了喔!

最後有一句話當作結尾:如果你希望讓人們去做某件事,一定要讓他「很容易」就能達成!這個很容易,在看過這本書之後,我們必然能更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了吧!本書作者還有一本2008年出版的「嬴者的詛咒」也是經典,也一併介紹給大家。





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隨機騙局,打破了我自己的「迷信」






本書作者專擅研究於不確定、機率領域中,除了學術背景豐厚外,在商場擔任交易員20年的經驗,在寫機率對應在生活經驗的例子,寫來卻變成字字珠璣頗富禪意的人生哲理,也是有趣。

書中分三部曲:梭倫的警示之言、打字機前的猴子以及在耳中塞蠟。作者在序裡開宗明義說,千萬不要把知識看的那樣重,本書是寫的好玩的,是一本不會胡說八道的「不確定性實踐者」的個人隨筆,事實上本書通篇論說學理俯拾即是,光在序裡就提到了贏家加碼(類似事後諸葛偏誤,倒果為因的概念)、不安全與機率(人們太常以為自己不懂的事就不會發生,人們大腦偏向簡化事物的運作邏輯,以為不確定有就是沒有的無知),在這序裡最後一段話真的是引人發噘,他說:「看過本書初稿的所有編輯都要求作者改寫,但讀者卻絲毫沒有發現編輯擔憂的問題發生,這不就是這產業的專家累積了一些沒有實證的經驗法則?作者用:有了超過10萬的讀者後,書不是為編輯寫的。」非常具有黑色幽默的文風。

第一部分:梭倫的警示之言,為何要提梭倫呢?梭倫是古希臘立法者,當時利底亞國王(位於小亞細亞的一個古國)克羅伊斯問梭倫誰是最快樂的人?梭倫回答所有的事都需要蓋棺才能論定,各種情況都會發生,到臨終時還很快樂的人才是真正快樂的人,來回答這位富可敵國的國王。意即我們必須正視機率這件事。例如在第75頁「俄羅斯輪盤」這例子,我們可以想像有一把左輪手槍,6發中只有一發是真的有子彈,當我們試射十幾次都沒事後,我們便以為其實那一顆子彈根本不存在的虛假安全感,命中的機率雖然低,但是一中就一命嗚呼的「稀有事件」,就是作者命名的「黑天鵝」,人們大腦不是為了了解機率而設計的,因此大腦認為風險極低,就忍不住賭一把而造成完全無法挽救的局面,一再地用華爾街叱吒風雲的不同交易員的豪賭大膽作風,最後落於徹底被市場打敗的相同下場。人們習慣簡化事情依賴經驗法則,甚至是以為做了什麼會得到好運的迷信行為,在應該以機率下判斷的華爾街交易市場也逃不過,現實生活裡的確處處都是俄羅斯輪盤的風險,儘管極微機率卻是確實存在。

有趣的是人們的心理機率地圖側重於感覺,新聞是會操弄得,例如狂牛話題熱了幾十年,涉及範圍為幾百人,車禍則是數十萬人,但人們心理,狂牛的風險竟然遠高於車禍威脅,作者在這例子的結尾說:世界日益複雜,我們的心智卻被訓練的越來越簡單(其實是愚蠢)。所以作者擔任交易員時,週一絕對不看華爾街日報寧可找秘書聊天。

還有一個必讀部分是在第166頁,作者說:儘管看到白天鵝次數再多,也無法推論所有天鵝都是白的,只要看到一隻黑天鵝,這個結論就必須推翻。作者提到休謨(他是蘇格蘭哲學家,是懷疑主義論者)主張我們對於因果的概念只不過是我們期待一件事物伴隨另一件事物而來的想法罷了,與作者的黑天鵝限向談的極小機率不代表沒有的論述,相互輝映。

在第二部分:打字機的猴子。作者一開始舉這個例子,只要數量夠多的猴子不停的在打字機前隨機打字,遲早其中一隻會打出一篇一字不差的『伊里亞德』(古希臘詩人荷馬的六音步史詩),但敢花大錢賭,這隻大文豪猴子下一篇會打出奧迪賽(荷馬的另一部史師鉅作)?這就是把隨機性當成代表性的最佳例子,忽略了其他可能性,其中在第193頁談存活者偏誤,當富有之後搬到有錢人區域,因為這環境已經排除了失敗者,儘管財富所得已經是位高於美國全國的99.5%的人,還是會覺得自己總是不如人,這就是存活者偏誤的情緒效應。最常見的是探討富人行為,從富有人群的樣本裡去觀察他們做了什麼,但卻沒有收集一樣行無卻沒有成為有錢人的資料,也是一種存活者偏誤。

在最後,我想給讀者一個小故事在第三部分第283頁提到一個哈佛心理學家史金納的實驗,看起來很像古典制約的狗聽鈴鐺會流口水,他把鴿子關進籠子,鴿子可以用嘴去觸動控制桿得到食物,但是否有食物掉入籠裡裡則是以隨機的方式。這結果得到驚人的實驗結果,鴿子會發展出各自的儀式,比如像是跳求雨舞或是走到特定角落來規律擺頭還有反時鐘轉頭等動作,把獲得食物跟這些儀式變成有關連。其實人類也有類似的行為,因為我們太習慣把不相干的事認為有其因果關係了。

這位作者提醒了我們真實世界裡不要忘記「生存者偏誤」以及「隨機」才是真理,也不要過於自大忽略黑天鵝確實存在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