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

郝緒烈的財商完結篇:富小孩與窮小孩3


這系列共三集。從簡單的供需原則到市場這隻黑手,完結篇來到觀念,我用簡述的方式,濃縮成這三點:複製時間、 複製產出以及複製財富。這完結篇我覺得有三點值得記錄。

彈性。奢侈品的彈性大,對價格敏感, 所以會增加銷量,但日常必需品,儘管降價,也不會造成大量需求。這件事在黑天鵝三年期間, 奢侈品行業卻是競相漲價,甚至香奈兒一年內調漲了3次,幅度高達60%, 但有輝映彈性大的特點?沒有,而且營業額節節創新高,疫情過去了,應該舒緩?沒有,聽說11月再漲價高達10%,有趣吧!

歧視。作者提出為了平等待人,則必須待人有別, 這就是有別的平等。 歧視的發生是在資源稀缺之下,必須選擇的結果,所以避免歧視,是增加更多元的選擇之外,就是讓付出代價很大。前陣子me too事件,的確就是男女在身體自主權上的不平等,以及性別既得利益者,習以為常的社會容忍。

適應性偏見。這詞我倒是第一次記住它,就是平常我們說的理所當然和習以為常。最常舉的例子就是小孩子在老人家門口玩,給予獎勵,之後突然取消獎勵,小孩子就離開了。在生活裡,我們則要拿捏助人的界線,也要自省接受他人的順便都不是順便。

再引發我另外好奇的是,什麼對你而言是奢侈品?奢侈品如何變成他人的必需品?你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儘管他人沒那麼需要,但你仍然秉持呢?

今天會談的洞見,是「品格」在艱困狀態裡,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堅韌影響力。

你也有濃烈的「香水味」嗎?


寄生上流有一幕,比較少人討論,就是豪宅男主人心裡的抱怨,面對車裡的司機,什麼都可以隔絕,唯獨衣服上的霉味。

那當下,我開始自省,有沒有什麼是我自己,毫無覺察到的小習慣,令人不舒服?這就是周哈里窗的盲目我,沒有到嚴重需要特別提醒,但提醒時卻特別需要勇氣。

習慣清喉嚨的聲音,清牙齒的聲音,無止盡的抖腳,下意識按原子筆蓋的聲音,包括吃飯發出的聲音。

每回經過香水櫃,我會記起我的夥伴,她嗅覺超敏銳,過了兩小時,都還能知道,前董娘來過辦公室,甚至可以畫出動線。我理解了,這也是一種不自覺卻擾人的侵犯。

剛剛在捷運上,一位年輕25出頭的清秀佳人,引起我注意是她不斷弄那個額頭瀏海的髮捲,心裡想為了幾根毛而費心,也是一種幸福,之後隨著捷運搖晃,香水味濃烈襲來,看著穿鉛筆裙的她,突然想到…

等到她真的適合鉛筆群的年紀,大概應該懂了,香水其實要噴在下半身?在移動時才讓他人聞到,才不會失去了香水的優雅?

2023年10月19日 星期四

你知道界線是甚麼嗎?



作者對界線下了一個明確定義:界限告訴我們必須對什麼負責,我們不需要為他人負責。因此除了對他人設立界線外,也包含跟自己的界線。前面有複雜的人際互動,後面的概念是自律。

有些關係裡,你很容易辨認自己的界線被侵犯。比如:欺善怕惡,喜歡操弄別人,侵略性強,不能聽到別人說不。這樣的對象,最主要的狀態是把自己的生活責任,投射到別人身上。

但,關係是互動而來,你必須去看見自己的軟肋,比如:害怕失去愛或害怕遭受遺棄,害怕別人的憤怒,害怕寂寞,被愧疚感侵蝕,可以得到某些回饋或讚許。有一個方法容易檢視,如果你的給予,不能在從內心感到純然的開心,你就必須重新檢視這條界線,到底存在於否。

書裡面有非常大篇幅引用聖經,如果你是基督徒,會更容易服用。

而我的看法是,人們容易界線不明,源自內心被認同的需求,因此當對方提出要求,你會陷入掙扎,無法說不,而真實的樣貌是,如果清楚界線的邊界在哪裡,反而讓你在各種關係裡,容易相處,那句老話:別人無法欺負你,除非你自己願意。

上面這一段看來簡單,實際操作上相當困難,比如我拒絕除夕跟我爸吃年夜飯之類,或是我具有耐心,等待對方做出選擇後吃到苦果,而我抑制住「為你好」的魔咒。

沒有界限,表示你允許任何人在你的人生畫布隨意塗鴉,而你的生命就浪費在,扛起不應該屬於你的責任。

但我想,先讓你自己練習,不當個好好小姐吧!至於各種關係的界線,我們總得浸淫後,知道箇中滋味,才會相信「界線」才是讓關係長久而良善的最佳處方,希望這條路,你不要走太久,苦了自己才好。

2023年10月18日 星期三

失去什麼讓你恐懼?


人類祖先留給我們綿延繁衍,最佳生存策略就是「恐懼」。所以我們學習目標設定,計畫未來,未雨綢繆,積極進取…族繁不及備載。

確實,在前半生人生裡,我們彰顯奪取的能力,舉凡金錢甚至是關係。有趣的是,你發現失去這件事依然深植心底,並未因為糧倉廩實而停止害怕。

在倉鼠的行程裡,你有真的看看,到底自己害怕什麼?失去真的害怕?恐懼跟害怕一樣嗎?

比如有人害怕衝突,其實恐懼的是並不被人喜愛,失去這些負面人際關係,對他而言,是再好不過。可惜我們沒有意願真的去看看,用力去看看,或者,你找一張白紙,寫下來,然後看看這些你擔心的事物,可能你具有覺察力,啞然失笑於內心花這麼強大的力量去反抗,花這麼大的能量去懼怕「看不見的老虎」。

失去,有時是一件幸福的事,她帶來新的可能性,新的體驗,新的路徑,新的感受,新的洞見。你可以想像成人生的斷捨離,不過你得要先能有勇氣,去直視失去。

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困住,何止人生?


人生,一定要有高低潮,不然無法用二元對立,讓你著實感受快樂與痛苦,受苦與幸福。我們常常緬懷以往,覺得小時候的「幸福」如此鮮明,在接連與真實世界互動後,偶爾感受如繭,不禁懷疑,開始問起,哲學問題,我是誰,我該往何處去。

存在主義講終極議題,如自由,死亡,孤獨以及意義。也許自我對話裡,往這方向去做覺察,對自己何須來此一遭,可能會有模糊的答案浮現。

不過既然是終極議題,表示每一個議題都浩瀚如宇宙,對沒有習慣思考自身的立命的人來說,不知從何下手。

在日常生活,你首先要很敏銳感受你的情緒,為何快樂?為何憤怒?然後再複盤回想,這件事之前或之間,你的身體是否發出訊號?

這起手式別以為簡單,因為困住的人生,是每一個困住的當下,困住的情緒,串連而成。

當你發現自己特別對某些容易生氣,我們就可以設計減敏的方法,而這些技術問題,一點都不難。

麻煩的是,你,真的知道,自己有被困住嗎?如瓶中的小壁虎,也許覺得再安逸不過。

補:牆角看見她,趕緊送往外邊草叢,免得被家貓當玩具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