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 星期日

人生很難,就想活成喜歡的樣子



這種病很像蘋果樹上果實成熟,要去摘下來,只是每一次摘取,都有可能讓某一部份功能喪失。醫師形容的很貼切,只是在身體上,令人恐懼。

作者確診罕病之後,時間感格格不入,他估計自己健康的生活品質,如果只有三年,所有的時間刻度都變形了,日常行動都像兩倍速進行。如果是我,也是如此吧!

來到作者遇見生命最大的禮物,書頁寫著:「在她的目光中,我恢復了正常的運作速度,格格不入的時間感差異不見了。當看到她笑起來的時候,我也跟著開心,憤世嫉俗也不見了。」。我真的也感受到專屬於作者的天使啦降臨的救贖。

但當我翻到第三部分,衝入眼簾的黑底白字「開一次刀解決不了的,就再開一次」,我瞬間心如刀割,這不是創業失敗再來一次,只需要勇氣跟金錢就好,在死神面前,我們只能跪下。

這一段落,我邊看邊手心冒汗,開顱太危險,但腦幹上的良性腫瘤太危險,而作者左耳已經聽不到,所以盧醫師決定從左耳道開進去…我實在無法想像這是甚麼經歷,心裡為他掉淚不止…

每一次開刀,都讓作者失去一些,因為這種罕病是附著在中樞神經上增生腫瘤,他失去左耳聽力跟平衡感,在最重要的一次開顱,失去一小部分小腦,最重要的是他無法有怪罪的對象,這就是基因突變,一種機率問題。

我跟著書裏的他,也聽見了下雨的聲音,彷彿親眼看見,在那年醫院視聽室,他的眼淚。

我希望作者跟他的天使啦,一直能夠在日常雞毛蒜皮裡爭吵幸福下去。

如果不能打敗它,我們只能和平共處,我不知道該如何為這真實的人生做結語,如作者開頭告訴編輯,他不想寫雞湯文,那麼,我們就很用心的生活,珍惜我們的「日常」。

我不會跟作者說加油,因為這無法努力,但我會想像,如果我們一起喝杯咖啡,浪費一下時間,會是什麼樣的時光?

我很喜歡這書的編輯,給人一種因為單純的質感,在細節處看見溫潤卻勇敢的樣貌

2023年11月19日 星期日

你突然發現朋友不見了?


在生命中,友誼重要性不會少於伴侶關係,從小到大的閨蜜或是兄弟,都是伴隨我們成長過程裡的重要他人,只是各個階段如火車過站,彼此篩選也彼此失去。

在自以為堅固的朋友圈裡,突然發現自己被遺忘了被丟棄了,那種感覺很難以接受,不理解自己是哪裡不夠好,或是自己哪裡疏忽了朋友,畢竟我們都曾患難與共,杯酒盡歡。

但我想很多人到了某一個階段,一定會有想要不委屈自己,不再承接他人的情緒悲歡,不想為了友誼處處忍讓的階段,如果自己內在貧乏無趣,或是內在態度以為這個社會都要與你為敵,你也真的跟臭掉的雞蛋,朋友相繼敬而遠之,拋下你也是再正常不過的局面了。

我們都會到了這階段,開始去釐清彼此價值觀是否相近,對某件事的觸發內在情緒是否角度相近,這麼多的盤根錯節,有大把的無聊時光,可以浪費在他人身上,解釋因果脈絡看法想法,加上時間心力越來越珍貴,深入對話又非常耗損心力,這樣不如留下靈犀點通的朋友吧!

人生好像簡單點,行李輕盈些,畢竟我們不是菩薩能夠照顧這麼多的人,我們會開始篩選「正面」影響的友直友諒友多聞的益友,儘管可能會有意見衝突,甚至七竅生煙的可能性,都沒關係,因為你知道他可以帶給你生命的正向力量。

當然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把自己成長成鑽石還是臭掉的雞蛋,該內修的功課還是得靠自己,是吧?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究竟我們要謙虛還是自信?


最近林昀儒這場勝利之戰,真是世紀之戰,如他所說面對最偉大的球員馬龍,27面冠軍的對手,是帶著挑戰的心態迎戰。哪一個上場比賽不想贏?哪一次挑戰不想成功?

在行為科學領域,特別愛研究成功者的特質,所以你打這個關鍵字,跳出一大堆十二特質七大習慣八大關鍵…之類。不過小林同學吸引我的不是這些成功特質,我著實著迷於他的禪意的「定」,在22歲血氣方剛的人生階段,在剛強勇猛的年紀。

在勝利之後受訪,外媒稱呼他是沉默殺手,在他得分時沒有太大的情緒或手勢,不讓對手感到懊惱或挑釁,反而在他失分時會出現萌樣,告訴自己記得失敗的軌跡,下回不重蹈覆轍。

所以讓我們思考,自信跟謙虛的兩者差別何在?有人嘴上說謙讓,沒有啦只是好運,但你可以看見他不經意的行為裡,有傲慢的理所當然;另一種人他不會特別提及,也不急於告訴你,他最近的豐功偉業,更不會跟你說他打敗了誰,把對手跟自己好好地分析一遍。

但當任務來臨,兩者在心理狀態更是迥異,一種是絕對沒問題,雖然有些困難在眼前,而謙遜者會告訴自己,我會盡心盡力,但盡全力之後,成事在天,是一種積極而不必然成就在我的平常心。

這件事很重要,大多數人還在積極建立自信的階段,畢竟我們養成的假體教育,滿受損受益,這是一種成功了不允許自己開心的壓抑,是一種你沒有攀越到世界高峰,階段成功是不值得鼓勵與肯定的病態。

所以每一個階段用盡全力,無論失敗或是成功,都值得慶賀,因此你會知道,勝利了有很多因素因緣俱滿,失敗了也是一種珍貴的學習,在這樣薰陶自我覺察對話下,你就會分辨,自己是自信還是謙虛了。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放手去活,盤點你的人生




我看過他好幾本書,比如UP學、練習改變等。從書作者簡介,目前是企業教練,背景是UCLA行為學博士。

我想他從事教練工作,最大體會之一可能是與西方文化迥異的「無常」這個觀念,書裏在前面跟書尾都提到這件事,也帶出他寫這本書的動機,是討論人生懊悔。

如果生命在呼吸之間,我們怎麼判斷人生中的機會,值得冒險嗎?他在書裡有一個這樣的表格,看起來很簡單,但當你建立這樣覺察時,我覺得威力無窮。表格參考我手畫的便利貼。

我猜這表格是他的重大事件體驗而來。他這輩子都沒列下衝浪高手的「渴望」,在「抱負」裡,也沒真的花時間,重複練習衝浪技巧,但卻在當下的「行動」裡,決定衝巨浪,結果造成頸椎骨折,幸好康復而不是以癱瘓終其一生。

另外我喜歡,一個清單是書裏有40個選項,都是正反對應,先刪去不合用或不在意,剩下就二選一。例如深刻、膚淺;受雇、自雇;已婚、單身;出差、在家工作…我看到不公平,對應是我已經看開了,我整個笑出來,這件事果真是年紀大了,就懂的真理?我也跟著做,真的是很愛做測驗的職業病阿!我選擇的如貼圖照片,很感恩自己,我的生活樣貌,的確朝著這方向前進阿!

還有一個我倒是躍躍欲試。書裏叫做「獨門絕活天才圓桌會議」。找6個彼此熟識的人,到你家客廳,輪流說出,你認為自己最獨特的才華,另外5個人必須給予回應,不能跳過不答,如果不贊同,就必須提出他們的看法。很像世界咖啡館,不過每一個人都得當桌長。

我喜歡他在不起眼的地方寫:「找到你的才華需要時間;你的獨特之處,可以成為你的才華。」。這就是我之前貼文提到的比較,比較你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而不是勝負高低,畢竟我相信老天爺派你來這世上,總有你的使命與功課。

至於他博論寫成功人士要必備的特質本來只有四個,後來當企業教練後增加為六個,我覺得還好就不贅述,網路上應該都會有人筆記,有興趣就去問問GPT-4也可以。

不過可能因為他職業所故,特別提到詢求教練協助,是人生貴人,或是老師的角色,而不是示弱的行為,是為你的人生打破慣性的必要途徑。

這概念我不能否認,畢竟我也正在做這件事,也呼應那個表格的渴望一欄,在27年前人生使命就提到,激發他人的貢獻與光采,使愛和力量永遠延續。

最後,書裏的幾項練習,我發現我在會談裡,確實跟我的會談者盤點過,但我確認我之前沒有看過這本,這時候我感恩老天爺,給我的天賦與思考能力阿!在會談裡,我的確會忍不住設計小練習,讓他們打破與看見慣性。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

郝緒烈的財商完結篇:富小孩與窮小孩3


這系列共三集。從簡單的供需原則到市場這隻黑手,完結篇來到觀念,我用簡述的方式,濃縮成這三點:複製時間、 複製產出以及複製財富。這完結篇我覺得有三點值得記錄。

彈性。奢侈品的彈性大,對價格敏感, 所以會增加銷量,但日常必需品,儘管降價,也不會造成大量需求。這件事在黑天鵝三年期間, 奢侈品行業卻是競相漲價,甚至香奈兒一年內調漲了3次,幅度高達60%, 但有輝映彈性大的特點?沒有,而且營業額節節創新高,疫情過去了,應該舒緩?沒有,聽說11月再漲價高達10%,有趣吧!

歧視。作者提出為了平等待人,則必須待人有別, 這就是有別的平等。 歧視的發生是在資源稀缺之下,必須選擇的結果,所以避免歧視,是增加更多元的選擇之外,就是讓付出代價很大。前陣子me too事件,的確就是男女在身體自主權上的不平等,以及性別既得利益者,習以為常的社會容忍。

適應性偏見。這詞我倒是第一次記住它,就是平常我們說的理所當然和習以為常。最常舉的例子就是小孩子在老人家門口玩,給予獎勵,之後突然取消獎勵,小孩子就離開了。在生活裡,我們則要拿捏助人的界線,也要自省接受他人的順便都不是順便。

再引發我另外好奇的是,什麼對你而言是奢侈品?奢侈品如何變成他人的必需品?你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儘管他人沒那麼需要,但你仍然秉持呢?

今天會談的洞見,是「品格」在艱困狀態裡,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堅韌影響力。

你也有濃烈的「香水味」嗎?


寄生上流有一幕,比較少人討論,就是豪宅男主人心裡的抱怨,面對車裡的司機,什麼都可以隔絕,唯獨衣服上的霉味。

那當下,我開始自省,有沒有什麼是我自己,毫無覺察到的小習慣,令人不舒服?這就是周哈里窗的盲目我,沒有到嚴重需要特別提醒,但提醒時卻特別需要勇氣。

習慣清喉嚨的聲音,清牙齒的聲音,無止盡的抖腳,下意識按原子筆蓋的聲音,包括吃飯發出的聲音。

每回經過香水櫃,我會記起我的夥伴,她嗅覺超敏銳,過了兩小時,都還能知道,前董娘來過辦公室,甚至可以畫出動線。我理解了,這也是一種不自覺卻擾人的侵犯。

剛剛在捷運上,一位年輕25出頭的清秀佳人,引起我注意是她不斷弄那個額頭瀏海的髮捲,心裡想為了幾根毛而費心,也是一種幸福,之後隨著捷運搖晃,香水味濃烈襲來,看著穿鉛筆裙的她,突然想到…

等到她真的適合鉛筆群的年紀,大概應該懂了,香水其實要噴在下半身?在移動時才讓他人聞到,才不會失去了香水的優雅?

2023年10月19日 星期四

你知道界線是甚麼嗎?



作者對界線下了一個明確定義:界限告訴我們必須對什麼負責,我們不需要為他人負責。因此除了對他人設立界線外,也包含跟自己的界線。前面有複雜的人際互動,後面的概念是自律。

有些關係裡,你很容易辨認自己的界線被侵犯。比如:欺善怕惡,喜歡操弄別人,侵略性強,不能聽到別人說不。這樣的對象,最主要的狀態是把自己的生活責任,投射到別人身上。

但,關係是互動而來,你必須去看見自己的軟肋,比如:害怕失去愛或害怕遭受遺棄,害怕別人的憤怒,害怕寂寞,被愧疚感侵蝕,可以得到某些回饋或讚許。有一個方法容易檢視,如果你的給予,不能在從內心感到純然的開心,你就必須重新檢視這條界線,到底存在於否。

書裡面有非常大篇幅引用聖經,如果你是基督徒,會更容易服用。

而我的看法是,人們容易界線不明,源自內心被認同的需求,因此當對方提出要求,你會陷入掙扎,無法說不,而真實的樣貌是,如果清楚界線的邊界在哪裡,反而讓你在各種關係裡,容易相處,那句老話:別人無法欺負你,除非你自己願意。

上面這一段看來簡單,實際操作上相當困難,比如我拒絕除夕跟我爸吃年夜飯之類,或是我具有耐心,等待對方做出選擇後吃到苦果,而我抑制住「為你好」的魔咒。

沒有界限,表示你允許任何人在你的人生畫布隨意塗鴉,而你的生命就浪費在,扛起不應該屬於你的責任。

但我想,先讓你自己練習,不當個好好小姐吧!至於各種關係的界線,我們總得浸淫後,知道箇中滋味,才會相信「界線」才是讓關係長久而良善的最佳處方,希望這條路,你不要走太久,苦了自己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