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死亡」真的是結束嗎?


死亡是人生大事。終其一生,其實我們在追求善終,卻以為是功權名利。

不過人生有其階段,在每一個階段,我們努力遊戲於此,在人生旅途裡,盡心盡力換取籌碼,除非有警鐘響起,我們當然要努力奔逃,只是不知是原地打轉,還是真的有往前邁進,就是。

如果沒有死亡呢?永生,是否會幸福些?如果你可以活2000年,200年沒回家看父母,會怎麼樣呢?如果一段刻苦銘心的愛戀,沒有圓滿結局,花了60年,我們會如以往經驗,傷心嗎?

這樣看待死亡,不會減少恐懼,但也許可以有一個較豁達的視角,死亡帶給我們的是什麼呢?因為雖然遊戲終止,你會怎麼玩這個「人生旅途」遊戲呢?

當我們開始檢視生命,將過往記憶重整,與關係隨時更新,心裡的篤定會增加不少,因為絕對不會製造新的遺憾,或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之類。

如此看來,原來人類反而因為死亡,更能擁有人生旅途的意義阿!

2023年5月19日 星期五

如何愛自己?


你知道自己有什麼「界線」嗎?

我們為了愛,會為對方犧牲自己,甚至是人生夢想,我們以為那是愛的表現,幸好到今日,我們開始學習尊重別人的個體性,也慢慢地學習,尊重自己。

尊重,內含理解與接納,將他人與自己放在同一個平面高度,與之互動,所以當你開始用犧牲去表達愛的時刻,就是危險時刻,埋藏了這段關係,未來的未爆彈。

原因就是,你其實不尊重自己。如前面所談,自私這個議題的概念。知道自己界線就是尊重自己的喜好與獨特,在照顧他人前,永遠先照顧好你自己。

當關係裡,我們各自安好,各自理解,才能尊重彼此的需要,也接納對方,有時候不會滿足自己的需求,看起來,這段關係一定是有風雨,但也加強了吊橋效應,讓彼此更能願意因為愛自己,而牽手走下去。

2023年4月25日 星期二

又愛又恨的「夥伴」關係


一般個案離開諮商室後,與諮商師彼此如陌路,在現實生活軌道互不相干,甚至在路上相遇都必須如陌生人,這是必要的,為了諮商關係真實而有效。

但諮商關係也有許多限制,因此我不是心理師反而給了我諸多的彈性,可以更多可能性來幫助我的會談者。

再來談談企業教練,付錢的是雇主,當然有企業主與人資的考量,期待人力「產品」身心俱好,好持續表現高績效行為,背後目的是包裝很好,讓你繼續好效命,無可厚非。

職涯裡我已經身經百戰,看起來握著尚方寶劍,揮劍頭斷的員工,我可以理直氣壯可以歸咎於心理測驗與企業的人力規劃。

此時,我跨越,往前一點點越過界線。我允許會談者錄音,複聽再摘錄,我用私人時間檢閱,再回饋;我設計適合他們往前一步的回家作業,在他們的生活場域裡修行,我們一起修正;在他們日常生活裡,遇到困擾,我會花盡心力搜尋知識,或是動用我的人脈,為他們構築藍圖,一起討論。

我像朋友,貼近但遙遠;我像閨蜜,隱密而真誠;我像教練,具體方案並嚴格督促;我像助人工作者,接住並挖掘。

聽起來好像跟我會談,很能被充能?我必須殘忍告訴你,更多或是你從沒發現的恐懼與眼淚。穿越過這些眼淚,你才能看到自己,其實如此美麗,可惜蹉跎一生,朦朦朧朧過日子,是該清醒了吧?如果你不希望白走一遭的話。

用剛剛好的距離,讓會談者們安心又能自在表露的同伴,在公開的休閒環境,卻能一次一次向內挖掘探索,豐富你都的生命,如果需要氧氣,沒問題,但我更是你即將要窒息時,拉住你的鋼索。

2023年4月12日 星期三

窒息的關係,改變的契機


以前在做企管顧問診斷,在收集特定目的的時,必須介入一對一訪談,或是訪談特定對象的上下左右職位關係同仁,他們不約而同都會告訴我,我們十幾二十年了啦!很熟了啦,難聽點,他幾根毛我都知道。我相信,可是…

在伴侶關係或是親密的其他關係裡,我們因為熟悉而有默契,也因為默契無形中有安全感,因為不會太出乎自己意料之外,也能猜測對方,如果…就會…因此…。可是這是好的嗎?

當我們全然接受對方此時此刻,而未來也如此時此刻,這是多麼永恆阿!只是畫面如果駐足在你根本不想要的「霎那」呢?

這最關鍵在,你要相信自己是可以改變的,因此對方也會改變。難在,你願意放下你的安全感,不去掌控彼此互動的對話節奏,也不預想他會有怎樣的回應。

把每一次溝通,都當成第一次認識這個人,這個你很重要又親密的人,相信他會願意前進,也會願意與你的節奏合拍。

但我忘記更重要的關鍵是,你必須先找到自己的「改變」可能性,這條路,你迫切需要一個清澈的鏡子。相信我,我會是那面專業而保密的鏡子。

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

你不想,但還是複製了家庭劇本?



會談者初始動機各種都有,但我殘忍的說,毛線頭背後,竟然都圍繞在一個議題上。

比如在生活裡,一個不是那麼謹慎,常忘記立刻關燈或是檢查冰箱門確實關好。這時候另一半絕對是呵斥行為在先。想法是,物品要愛惜,東西很貴。可能是來自一個小時候,要一雙樂隊表演白鞋,都難得的刻苦家庭。

如果對方儘管也是刻苦,不過掉了錢,爸會說,沒關係別擔心,爸爸想辦法。喜歡黃色也喜歡粉色鞋子無法選擇,爸爸會說,都買。會讓爸爸驚慌失措一定是生病了,身體受傷了,至於打破東西,不要緊,沒受傷萬事都好辦。

伴侶關係絕對是照妖鏡,照出你的陰暗面,找出自小沒被滿足的期待,更多是理想的範本,可惜是框在對方身上,而忘了珍惜這時刻,讓自己覺察,改正,重新詮釋。

容易嗎?當然難,難到你根本無法記得,早上刷牙的分解動作。慣性不是不好,只是我們有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在關係裡受苦,可能要慢慢想想家庭成長劇本,徹底拆解自己。

看見慣性改變家庭劇本,仍然是需要清澈的鏡子,陪伴覺察。

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如何「重生」?



看起來,很好,真的很好,只有獨處時,那些刺才會出現,隱隱作痛。

這社會強調功能與貢獻,薪水就是一個很明確的衡量指標,所以你努力奔跑,為的是趕上他人,趕上自己的期待。

在奔跑過程裡,他們給你讚賞,給你鼓勵,給你燃料,目的是讓你有心力再往前,繼續奔跑。但,你知道好像,自己有點累了,只是不能說。

說不說,有各種的理由跟狀態。你會安慰自己,不說也是一種慈悲,讓他們不用擔心,而你,會好好地。然後,給自己鼓勵,繼續!

外表,好好地,只是內在,一片一片脆化了,你告訴自己,他們不都是這樣過的嗎?他們可以,我也行。

有沒有可能,有別的人生劇本,在奔跑時暢快淋漓?有沒有可能,真的給自己燃料與理由,讓奔跑變成一段,很滿意沒有怨懟的旅程?

你需要允許自己,停下來,如同休耕,在休耕時期裡,找鏡子,為自己疏理。看似荒蕪的枯枝,再次有力量的,發芽。

這段旅程,鏡子陪著你,一起看看,讓自我覺察不孤單,讓自我覺察落實在生活修行道場中。這回,讓自己清明地,奔跑。

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

如何「自在」的生活?

自在,是一種人生的態度,有些人你跟他在同一個空間,都感受到安定與平靜,我們會用他活得很自在來形容他,我想那是因為他讓自己生活很有質感的原因。

人的多樣性與群聚天性使然,我們在他人的眼中定位自己,也用他人的回饋感受自己的狀態,其實這是非常好的鏡子,只是我們不知道他人的鏡子清澈與否,或是帶著他自己的扭曲,把想望與期待,放在你身上,所以造成了我們與他人關係的緊繃與彼此傷害。

要把生活過得有質感,首先要能分辨他人的期待是他的此時狀態,再來是分辨這是我的議題嗎?跟我自己對人生的方向有關嗎?我需要停下腳步完整這件事嗎?經過層層的自我探索而詰問,才能輕鬆的把猴子丟回別人身上,而又毫無受損的與此人關係。

如果是重要他人,你還必須有足夠勇氣以及溝通技巧,把困惑提出,好奇對方為何如此的期待,再慢慢引導他,把他的猴子背回自己身上,而不是放在你身上。

這段互動很需要能量,所以有一個清澈的鏡子或生命教練,能夠給你足夠的支持與過程行動的修正,如果還沒遇見,也可以嘗試自己在每一個不舒服的時刻,停下腳步。我相信有質感的人生,你一定可以活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