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對貓做正向語言的實驗結果,驚人!



今天跟朋友走紅樹林步道
然後找涼涼的地方聊天
朋友提到他捉弄他的貓

把髮圈戴在貓耳朵上
然後一邊用誇張的口吻說:
哇,你怎這麼帥,這髮圈好適合你阿!
這遊戲玩一段時間

本來髮圈在貓耳朵上
不過一秒就被甩掉
到可以拍照,照片為證

我們大笑,但也讓我立刻驚覺
那,你是如何跟自己說話的呢?
如果每天都能說給自己聽
給自己打氣
或是欣賞自己
或是感恩一件小事
一句就好

日積月累
日起有功
滴水穿石
會不會讓自己
也真的能夠從內心
欣賞起自己呢?

貓,都可以
我想,我們一定也行

如果能夠寫下來更好
找本空白筆記本
每天寫一句
看看過100天,會不會不一樣?

這是給祝福的能量
至於,成果如何
我好期待啊!
如果你想跟我分享
我很願意聽喔!

面對失去時,其實該歡欣鼓舞


有時候,我都覺有「神」在幫我,

我的會談者
人生階段都不太相同
遇到的議題及困擾
因而差異性很大

職涯輔導對我來說是最簡單的
但他們遇到的幾乎不是
所以我的學位或證照
卻是最無用之物

我感覺一路走來
不是知識上的
也不是技術上的
更不是什麼「標籤」
認證的

最近
他們都有蛻皮後的移動

有的搬離十幾年的原處
把自己置換在另一個城市生活

有的賣房或者買房
有的晉升中階主管
有的是事業上加入了得力夥伴
有的放下外人眼中的工作安全網
有的論文準備進入收尾階段
有的完全放下過去的生存策略
往另一個方向前進
有的開始往自己
心之所望的嗜好前進

這些說的出來的里程碑
只要有心,其實都不難達到
而且,他們自己也都做得到

珍貴的是
不管往哪裡去
勇敢地願意在陪伴下
在內心裡
蛻了好幾層皮

我覺得喜悅的是

願意往自己最脆弱的角落看進去
願意給自己機會改變人生劇本
願意承擔過往不是好牌的原生家庭
願意不急著跳出痛苦好好停留在原地
整理與撿起

然後慢慢地
一次次地
伸展了他們的肢體
從內心長出力量

多珍貴阿!
我讚嘆著

剛剛雷陣雨傾盆
如果我們喜歡下雨過後的清新
是不是也要歡喜太陽暫時的「失去」?

社會學家與前AV女優的書信


我會注意到這書
是前陣子看到一則新聞
她本好好地在報社當記者
卻被週刊爆料鈴木涼美
曾擔綱過70部AV主角
我在查資料時看到
「資優」這作品得到芥川獎

我開始找她的書來看
但她論文台灣沒有出版
卻看見這本
她與指導教授的指導教授
以書信往返的形式
探討各議題而集結成書

在師祖上野千鶴子前幾封往來中
鈴木涼美思考反芻童年經驗
拼湊出她走入這一行
好似為了背叛母親
尋求獨立的心理需求的一種行為

她說,她看到母親非常在意外表
會為了一張宣傳照片大費周章
精心打扮,但又不屑於
接受外人的讚賞凝視眼光
她感受到母親
明明驕傲自己的形象
得到美麗帶來的利益
卻裝的清高

師祖巧妙的引導她繼續思考

呼應她明明在色情產業受了傷
甚至背後有一大片燒燙傷
卻逞強的告訴自己
這是工作,本來就帶有危險性
將其實是受害者
卻硬是隔離這樣情緒
感到心疼

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她影響甚鉅
比如這段描述:

「大人不強迫我學習或工作,也不要求我打扮成他們喜歡的樣子,但這種自由讓我毛骨悚然,彷彿母親在拿我做實驗,並饒有興致的觀察實驗的結果,我覺得母親熱中於育兒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驗證自己的研究。」

從書信中
我們並不確知
她們母女之間的愛是如何流動
因此我沒有看法

在這十二封信裡
前半段
鈴木涼美屢屢寫出
因為情色產業的經驗
讓她對男人感到絕望
也對這段過去
無法擁有「普通」的關係
對此她非常接受這是必然的後果

師祖在回應這件事時,

她說:

「戀愛絕不是死命捍衛自我界限的遊戲,而是透過狠狠品味與自己不同的他人的反應,同時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過程。

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擁有和控制他人,戀愛非但沒有使人與人相容,反而引領我們走向孤獨,而這種孤獨是多麼的暢快。」

並在討論獨立這議題引用佛羅姆所說

「愛是一種積極的行動
而非被動的情感」

人只有自由
才能尊敬人,有愛的能力
這是以獨處的能力,為前提條件

師祖是日本女性主義先驅者
但不是對男人絕望而如此
是感受到
我不需要男人的認可
也能做我自己
而愛,正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行為
而積極主動的行為正是自主的證明

這一連串的書信往返
在建構她的晚輩學生
不要以過往經歷
對未來人生失去盼望
不管是追求世俗的婚姻關係
或是主張女性主義
都能擁有一個從內到外的自由

她特別問鈴木涼美

「天職、職業與工作是有區別的
三者交疊是無上的幸運

就算賺不到錢都會做,是天職
運用專長來謀生是,職業
而工作是有償勞動無關好惡
我想問涼美
你的寫作是哪一個呢?」

這師祖好溫暖阿!

師祖說她看見學生
沒有名氣時突然爆紅
卻不知道當過氣時
被編輯視如敝屣
期待涼美腳踏實地
沉澱出不被時代和潮流所影響的東西

我不知道這段話是否對鈴木涼美
產生內在的共鳴
繼而寫出得到芥川獎作品的啟蒙點?

我還被師祖一段話感動

「每次讀心理學家霜山德爾的書
我都會深深的被感動
留下自燈明3個字一詞
在黑暗中行走
一直靠微弱的光亮
照亮自己的腳下
而未點亮黑暗而燃燒的
可能是自己的生命」

「你反覆問我如何能對男人
不感到絕望?

我之所以相信他人
是因為遇到了
讓我覺得值得相信的人
與他們的關係
啟發了我最純淨美好的一面」

接下來這段對稱文字
是我看這本書
最為抨擊內心的共鳴

「惡意會牽引出惡意
善意則會得到善意的回報
權力,會滋長揣摩上意與阿諛奉承
無助,會催生出傲慢和自大

如果想讓自己
心中的美好長大茁壯
遠離計較得失的關係
才是明智之舉」

或許當涼美給予新的童年經驗的詮釋
讓她這樣的才華更能淋漓盡致展現
是上野千鶴子沒說出口的期許吧

#始於極限
這本可是14天熱門書籍
文字通暢外也引經據典
可以視為兩個同在社會學領域
對人生議題的看法
與跨世代交流的書
也可以嗅聞到日本階級封建下
女性地位的卑微與處境

其實前幾天看完陳雪這本
我沒有太多感受
可以當作這本的補充
只是陳雪用詞較商業化通俗些
比較容易服用

雜訊,很棒的一本書


作者有兩位
一個是快思慢想的作者
丹尼爾康納曼
另外一個是奧利維席波尼
他的不當決策也好好看啊!

這本本體511頁
非常珍貴
是心理學家跟行為經濟學家一起合著
而第一作者於三月底逝世
這本書從快分解的狀態來看
很多人都閱讀過了

總共28章,我看了很久
目前到第17章
我紀錄我個人很喜歡的部分

為什麼要出這本
提醒雜訊的存在呢
其實它不顯眼

人性在解釋事件
會傾向一致性的狀態
因此事後詮釋讓它具有因果
但因果不是相關
從統計學上才能抓到雜訊的身影

前面描寫法官量刑
卻嚇壞我的一個事實

如果法官前一晚
他支持的球隊突然贏了
量刑比較寬容
這稱為場合雜訊

我想難免阿,人都會有心情好壞
但沒想到這差異,如此誇張
人權法官法蘭科親自主導調查
一樣的搶劫案
判刑從0到25年都有可能
相同一個海洛因罪犯案件
法官量刑,從1年到10年
而恐嚇取財案件
差異更大
從最輕3年到20年加6.5萬美的罰金

除了法官量刑差距現象
在保險理賠也是如此

先說如何削弱雜訊的方法

先從雜訊的審查開始
評估不同種類的雜訊
要有統計思維
由外部的觀點來看待案件
結構化拆解成獨立各個部分

要小心太早出現的直覺
對訊息排序的注意
讓判斷者取得獨立判斷
最後才整合
使用相同判斷的尺度
比如量表,同樣的尺幅

如此才能改善公共安全與健康
增加公平性

好哦,接下來來說說
我覺得有趣的部分

我們愛說在職業上養成的直覺
尤其是經驗豐富的高階經理人
認為自己可以預測
那一個員工具有潛能
不是不對
但你是依據現有資訊做出判斷
但對未來不確定性
其實根本無法預測

這段還好
最有趣的是

高階經理人最可怕的雜訊
是來自,不知道自己無知
毫無察覺雜訊的產生
讓你下決策更是偏離目的

無知是指不確定性
凡是預測
就會有無知的成分存在

直覺是基於內在訊號
而非你真正知道的所有事情

這一段就是
明明是某一領域專家
卻對跨領域的公共事物侃侃而談

那,不依賴個人,利用群體呢?
可以減少雜訊嗎?

群體動力的雜訊
如果是明智的群體
平均判斷接近正確答案
但有些群體會追隨獨裁者

明智的群體前提是獨立思考
這件事讓我想到德爾菲問卷
彼此不知道彼此
而不會產生意見領袖或是同儕壓力
最後主導者取得一致性答案後才終止

上面提到降低雜訊的方法
有一個是訊息的排列

在餐廳裡,標示食物的熱量
如果放在左邊
消費者會考慮低熱量的食物

但若先看到食物品項
再看到排在右邊的熱量
消費者會認為
高熱量是代表非常美味

這是光環效應
也是我們一開始的第一印象
我以前常說的銘印印象或是月暈
只是我沒想到套在熱量這件事上

這太好笑了!
我很喜歡知道
這種人類大腦的謬誤
然後觀察我自己會不會也如此

#雜訊1
咦,我只看過快思慢想
剛去找博客來
只有他最早出的這本
ISBN:9789869571838
哈佛教你做出聰明決策
我的助理是說「思考聖經」
列入書單

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生命的蛻皮,如蛇一般,



最近,喜事連連

我的會談者們
有的買了新房
有的離開了十幾年的工作場域
有的正式當了主管
有的開展了職涯新里程碑
有的碩士論文到了尾聲
有的開始了初步的斜槓

看起來都是一個決定性的岔點

但都是經過好多
好多次的如蛇般的蛻皮
要戰勝小我的未雨綢繆
要抵抗過往一直勝利的生存策略
要有信心投入恐懼
要真實看見自己,可以

說的出來的具體里程碑
其實非常容易
方向對了剩下只是技術與耐心問題
真正困難的
是心性的成長
你可以冠上高大上的詞
比如恆毅力或是心理韌性

或者也可以套用身心靈領域
稱為你心之所向
必然顯化,獲得應允

或者也可以用我喜歡的語言
我會說
他們本自具足

我只是那把有點鋒利的刀
陪著,雕琢他們
去除心裡的重擔
然後他們,漸漸綻放

我彷彿看到了
佛,拈花微笑


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我需要教練嗎?教練的心


我看過非常多心理學巨擘的書
以及實務在諮商領域的作者
忍不住要提歐文亞隆跟曹中瑋

這是第一本有宗教身份
關於教練的做法著作

我透過這本書
對照我自己
也看到很多句,我喜歡的經文

作者湯尼史多斯伏斯
基督教教練中心創辦人
因此本書的教練關係的教練
作者建議來自於

生命中對你影響深遠的人
超乎尋常的方式很相信你
也許是一個特別關注你的老師
支持贊助你的企業領導人
或是一個主動教導你的教牧領袖

這部分我認真思考後,感受差異甚鉅

我會傾向於弱連結
儘管我們可能是舊識
但私領域部分,鮮少互動

我會這樣篩選我的會談者

一來是,我偏向心理諮商倫理守則

避免因熟識而有剝奪關係
讓我的空白螢幕,產生了主觀的干擾

二來是,我可能會涉入非常深入的領域

我希望在現實生活裡,他不會被我干擾
我在真實世界裡,也不會頻繁接觸到他
可以讓會談者自在地
建立其心理安全界線

我希望主控權交付由他
因此我們離開會談空間後
如果他感受到需要我時
我願意保持聯繫
讓他知道,我在

這第二要感謝我不具有心理師執照
因此無須接受規範

第三,我不會是他老師或位階高者

我是同行者,跟他一起去探索或是重現
生命中可能痛苦異常的片段

沒有「教條」提醒我
或是我具備的「社會角色」
儘管採用開放式問句
或是探詢式提問
都還是有隱含的期待
他應該活出什麼樣的「樣態」

我一直堅信我的會談者
若論能力,絕對無庸置疑

他只是在,此時此刻有了困擾
需要一個專注傾聽的樹洞
或是「客觀」的第三者
為他盤根錯節的「疑問」
一起沙盤推演

有時候,我從他們身上
學習跟擴展了我的侷限
展現出我非常佩服與讚嘆的瞬間
非常感謝他們的勇氣
常常也很震撼了我

或者因為
我建立了對他的會談內容記憶庫

我可以清晰的映照出
他決策做了的拐彎
與同樣概念的事件
卻移動了的位置
此時我的好奇
神奇的事,就自然的產生變化了

對他表達出完全接納和信任
是我認為,我可以給予的僅有

回到這本書

作者提出教練的情境
一以關係為基礎
二以當事人為中心
三目標導向
稱為教練會談

這部分,我偶爾是。

我心裡覺得
目標設定,優劣勢分析
設定具體目標行動
他們都已在職場上訓練有素

如果卡關,必然有其他因素
加上,我不是他另外一個「Boss」
沒有人比他自己,更想要採取行動

作者提醒要學習注意

「當事人話語中的重要有意義的內容
包含語調、肢體語言以及對話的情境
甚至是我們的直覺反應
結合起來創造出意義
稱為直覺式聆聽」

我看這章節
我覺得如果加入「心」這個詞更好

我是這樣觀察到我自己

我記得有一個回家練習
會談者在下一次會面時
拿出豐厚且工整的「作業」
足跡端正,但我無法閱讀入心

我決定真誠且勇敢的說我當下的狀態
原來,這真的是為了讓我開心
會談者努力趕出來的作業

我也曾在會談前一晚就胃痛

一直到會談中段
會談者突然想到跟我說一個事件
她顯露出難得的稍微有情緒的字詞
瞬間,我胃痛消失了

書中,有幾句我喜歡的段落

「放膽去他從未去過的地方」

「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
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更大。
約翰三書一章四節。」

「要有卓越的教練談話
唯一的方法就是
不要在心裡評斷當事人」

以及

「未曾聽完先回答的
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箴言18章13節」

2024年5月24日 星期五

自信心強,不好嗎?



我理解情緒是很大的力量
但如何善用情緒的力量
倒是很需要歷練與覺察

常常我看不到論述
只看到非常尖酸刻薄的情緒用詞
來表達與他不同的看法或立場

在心理學有一個現象叫達克效應
白話文就是井底之蛙以管窺天的狀態

達克效應的人
口頭禪可能是:
這哪有什麼困難
那些根本很簡單
你們想的太複雜

之類

形成這樣狀態,我猜
可能周遭的人,比他不優秀一些
所以比較尺有偏誤
好處是給予自信
壞處是,久了就變成
能力不足或自我認識不夠
卻以為無所不知的大放厥詞

有時候,自己不尷尬
尷尬的是對面這個人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發現
厲害的大神反而低調或是謙遜
因為他周遭也都是大神阿

偏偏這社會是獎勵
自我效能高的特質
在人資圈裡,也常看見這個現象

記得在中山有一個犀利的老師
反駁一個學姐說她自己很謙虛
老師說:謙虛?
管理學院哪一件事
教導你們要謙虛?
從自我介紹到行銷
連口試都最多一個小時

這幕我放在心裡警惕不已

有時候,面對未知
我們必須要給自己打氣
給自己信心
但絕對不是大放厥詞
認為自己一定人定勝天
畢竟自己的資質跟天份是有限的
資源更是

對我們一知半解的事物
讓自己壓抑一點評斷心
話講出去之前想想自己是專家嗎?
有沒有可能,是自己不夠了解
而輕忽了別人的努力,之類

突然理解,為什麼強調謙遜的行止
畢竟這世界上能人太多又知識浩瀚阿

我是看到我欣賞的
忍不住會按讚
而且能夠讓貼文者知道
我感謝他的分享

或許表達欣賞這件事
對我而言輕而易舉
而大多數人
我觀察到的是,有些為難吧

所以,當有情緒時
先暫緩衝出嘴邊的話
對自己不甚熟悉的事物
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學習或觀察
不要隨便評斷別人的成敗
做一個寧可謙虛多一點
也不要成為批評多於建議的人

自信來自你實際體驗過的成就
絕對不是輕率的評價而顯得自大
一線之隔,失之千里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