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1日 星期四

如何正確運用「比較」心態?




人性何其複雜,也因如此,世界多美麗。年輕時,情愛是重點,閨蜜覺得我很少有「嫉妒」這情緒,是怎回事?我不記得當時怎回答這大哉問,不過我確定,「嫉妒」的姊妹們,應該有「比較」這件事。

「嫉妒」這情緒,比「比較」容易辨識,因能量張力較高,行為無法隱藏。我們容易看見他人,甚至是自己,正在經歷。

反而「比較」這件事,旁觀者清是真相。從社交媒體的個人發文,到品牌行銷文、電子報,這情緒像隱藏的尾巴,埋在深處,向你招手。越是厲害的角色,對他人或是對自己,都用得如武林高手。我猜,他們可能身在此山中,對「比較」這個情緒,毫無警覺。

這「比較」情緒,其實很好用,只是得切換操作性定義,不過換了定義別以為天下太平,真要照定義來練習,得下真功夫。

今天臉書回顧,11年前我希望預約「空白」,好讓我恣意能預約圖書館書籍,得到快樂。現在,我可以將之列為重要目標,這就是生命的自由度。

如果沒有這篇回顧,我不知道自己生命的前進軌跡,在這瞬間,感受到快樂,而幸福感就與之提升。

提到目標,在組織裡,我們常說目標要有切身感,不然當責無法運作,無法驅動他人為共同利益打拼,其間能讓普通人變成卓越者,驅動關鍵在主管領導魅力。有時候,的確得舌燦蓮花,這是職位角色,也是人際面具,無妨。

只是回到自己生命裡,得練習去除雜音,或者說誠實面對,看見真相是,其實沒有那些「雜音」。

那「比較」怎麼運作?你得真實看見自己侷限,才能畫出「想要」,然後在時間軌跡裡,放進這些快樂的小目標,不用鞭策自然運作,如呼吸自然。拉長年月,這「比較」讓你看見了,自己真的!往自己想要的地方,前進了。

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你發生過什麼事?


我認為這本書比「深井效應」,交代更多兒童時期創傷的案例,也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

我們可以透過對話,思考分析或是時間感,靠「皮質」運作,但突發事件,有時候我們無法控制情緒「邊緣系統」,當然你更無法控制你的交感神經「間腦」,而「腦幹」處理的是體溫呼吸跟心跳,這是由上往下排列的大腦結構。

這個順序很重要,因為書中作者告訴我們,下層腦會將現在發生的事,當作過去發生的時候,做出反應。

比如你知道的越戰後軍人,聽到哈雷機車發動,或是放煙火的聲音都能引起,無法控制的恐懼反應。

附圖中的「間腦」控制神經內分泌系統,書中段提到,如果處在沒有愛或是恐懼不安的生活狀態,就會讓間腦過度活躍,所以我們要調節到上層腦,這過程稱之壓力的復原力。

書裏一個經典案例:小朋友跟姐姐在外面玩耍,姐姐結果被綁架殺害身亡,這時候警察是無法跟弟弟溝通,描繪案發現場更無法指認嫌犯,但他是唯一目擊者。

作者培理醫生決定,在他家和她媽媽一起出現,短暫而連續地跟他互動,從一開始先介紹自己3分鐘,然後離開,然後再5分鐘,假裝要去買牛奶,接著再一起畫畫,然後等他更熟悉之後,小朋友帶他作者去玩他的玩具,經過了4個小時,間隔而短暫的互動,讓小朋友成功的指認出嫌疑犯。這就是大腦結構的運作,一定得讓弟弟覺得安全熟悉,才能讓他喚起記憶,到說出大人理解的語言。

這序列順序,是大腦處理的順序。就是本書作者提醒,當我們無法控制的負向行為出現,應該要去處理的是「你發生過什麼事?」也是本書書名的由來之故。

讓我想到的是,馬斯洛理論的金三角,竟然跟大腦序列模式一樣;也讓我發現,難怪我正在閱讀的催眠的書,艾瑞克森派別解決的困擾,都是上層腦無法說清楚原因的事件。

如果有兒童時期創傷的大人們,書裏建議,允許自己發呆,書中是寫「解離」。

我建議,找出你滿足生理本能的小事件,藉此滋養內心的滿足與安全感,然後就可以發揮理性的皮質功能,找出安頓自己的方式。

當然在適當的時機,用敘事去回顧自己兒童時期,也是可以療癒自己的方式之一。在兒童時期如果有情感連結斷裂的創傷,替自己製造有安全感的情感連結關係,重新建立神經元的突觸連結,會是具體可行的方向。

裡面有幾個我印象深刻的案例。小朋友莫名討厭一個老師,自己也說不所以然,後來發現老師擦的止汗劑跟小朋友施虐父親一樣;青春期發作糖尿病,原來是居住在警笛聲不斷的病房,這讓她生理驚恐腎上腺素一直分泌所故。

身體的反應比你聰明的前額葉快,跟你的身體重新做朋友,這樣才能真正的「身」心安頓。

你有嘗試過控制呼吸嗎?其實非常累,但也因為累,所以讓你「覺察」呼吸的過程裡,專注當下,這也是正念訓練的一個階段,正念呼吸有好幾種,我最喜歡吸四吐16,因為聽說吐氣才是體內廢物的吐出喔!

讀後感:

這書讓我找到惜皮的好理由,我就是吃不了苦阿。照這書看來好好吃跟睡,才不會有麻煩的病發生;其實活在當下,當一隻豬是需要有智慧的。

怎麼讓自己開心?


我看各種動物影片,就會笑的跟白癡一樣,屢試不爽,但我覺得跟看愛馬仕開箱,腦內啡可能分泌份量有點不同,一種是孩童的純粹開心,另一個是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美麗精緻的物品,之類。

手機裡有一款手遊,竟然已經打到快5000關,換了好幾隻手機,這款手遊依然健在。

這讓我想到,生活裡你要給自己某些規律,這規律讓你可以好像「躲」起來,只有你自己。

就像榮格自傳裡,他說他做了一個鉛筆盒,裡面有一個黑石頭,放在連大人,都不會爬上去的閣樓,只要在現實生活裡有點沒自信,他就會想到,他擁有一個全天下沒有人知道的鉛筆盒,在那瞬間他就勇氣十足。

補充說明,他父親是牧師,偏偏把他送去貴族學校,所以每次他都必須自我鼓舞,讓自己看起來,彷彿也是富有家庭長大的小孩。

好哦!去找你的「鉛筆盒」,下次看到我,如果你願意分享,我很樂意聽。

2023年8月20日 星期日

僧侶與科學家,智慧好書!




科學家是父親,僧人是兒子。兒子完成在巴黎生物學博士學位後,放棄科學家生涯,突然決定出家,要到遙遠的喜馬拉雅山學藏傳佛教。

這是一本父子對話的形式,由父親哲學家教授提問,翻譯者是賴聲川,是僧人馬修指定,雖然他是導演,但我看到現在257頁,理解簡潔卻蘊含智慧的原意,感恩他所花的心力。

為何馬修做這樣決定?起因是他喜歡東方武術,在朋友家看了一個紀錄片,關於西藏喇嘛被中共逼迫逃亡到不丹。馬修說喇嘛們給予他一種聖人的構想,古代偉大智者的形象,現在的人沒有辦法去見蘇格拉底,聽聽柏拉圖的辯論,但喜瑪拉雅山他可以去看看。

我節錄我受啟發的段落,簡略問題的脈絡。

馬修說:所有眾生都擁有成佛的潛力,換句話說,達到完美的解脫和智慧的潛力。掩蓋這種潛力,稱之為無知和心靈屏障。

在各章節提到念頭,他說不是要去除情緒,而是觀照念頭,不讓念頭引發下一個念頭,當我們停止在腦袋裏編劇本後,就等於鍛鍊自己的心的容量,他比喻一把鹽掉到杯子裏,水就無法喝,但是掉到湖裡就看不出差別。這畫面,想到古語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只是宰相是度量,馬修說的是人們在塵世間的「我執」。

我知道佛教是活人的教育,視為一條終身修習的道路,從聖嚴師父那兒知曉,馬修替佛教徒使命下了一個簡潔的定義:排除眾生的痛苦。我想他指的是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及五蘊。

大乘佛教概念,佛有三身。「法身」是超越所有限制和觀念;「報身」是純粹的愛和智慧;「化身」就是佛的本人。從這三身裡可以描繪要修行的目標是什麼。我們都是未來佛,已有肉體的化身,所以去除二元對立觀點,接納所有,往修得般若智慧的道路前去。只是我抄心經幾乎日日,快20年仍感到智慧的缺乏,很慚愧。

在日常裡,觀照念頭,讓我們有更開放的心,即是禪定,在這樣狀態下,行住坐臥間,就可以滋養善良和耐性。我有善良,但是耐心真的在修煉阿!禪定心,目的是去了解心的本性和運作,讓我們去辨認事情真正的面貌,清清楚楚的活著。

馬修提到一段達賴喇嘛的話:我來西方的目的,不是為了創造多一兩個佛教徒,而是要分享我的經驗,關於佛教這幾世紀所發展出來的智慧,如果你覺得我說的話有用,請用他,不然就忘掉它吧。我想馬修也是如此定義自己吧?

我看到一段怵目驚心,原文如下:

「當我們正在談話的這一刻,800萬中國人在勞改營中,每天勞動10到15個小時。中國大陸外銷的某些產品有1/3來自這些勞動營,中國異議分子吳弘達,在勞改中度過19年,提供了證據支持這些數字。

是什麼樣的領袖,准許這種貨物進口?在監牢裡花費這麼大的痛苦,做出來的玩具,難道是你願意在聖誕節送給小孩的禮物嗎? 上個月我認識一位在寮國做清除地雷的工作,他告訴我,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地雷製造商就是飛雅特工廠,現在地雷全部都是塑膠做的,真是奇跡般的進步,現在地雷沒有任何金屬元件,無法偵測。

飛雅特公司的董事會和股票持有者,或許可以進行下一筆生意,替倖存者製造義肢,所以一定可以賺很多錢。喀布爾附近每個月有85名阿富汗人,遭受地雷的摧殘,其中6 5名是兒童,還有1000多萬顆地雷等著他們。

為什麼這些公司不能滿足於只賣汽車或電腦? 甚至。英國皇家法令公司和美國IBM,為這一批地雷製造零件。」。

這段話起因是馬修提到儘管聯合國在討論禁止核武,但真正的倫理必須來自內在的轉化,其他都只是門面。我似乎聽見馬修心裡的些許憤怒,除了中共對西藏的迫害。會不會我們可能也會是間接加害者?想到這裡我冷汗直冒,我一直以來謹慎看製造地,但當中國大陸已經是世界工廠時,我很難避免也感到自己如泡沫的微小。

然後我在馬修下一篇章感到人性的至善,這一則我在最後一次相遇書裏看過,但現在看到仍感動不已。

有一位老喇嘛到印度來見達賴喇嘛,這位喇嘛在西藏的中共監獄關了20年,達賴喇嘛問他,在漫長被施以酷刑和洗腦的監禁中,有沒有害怕過?那位喇嘛回答:「我最大的恐懼,就是怕失去對施酷者的愛和慈悲。」。

我想到我看佩瑪丘卓的「當生命陷落時」,她提到觀想的施受法。把面前的人痛苦吸進來,把慈愛的意念送給他,這對愛的人容易,但面對憎惡的對象是一種考驗。我想就是包容所有的限制,正念的不評斷的狀態吧!

如果榮格集體潛意識運作,看這本在圖書館的借閱紀錄,以及書身上折舊的模樣,看過的人,多一個良善,世界就少了一個對立,終究世界和平會來到。

從赤貧到財務自由的旅程


起初我看到雙作者中文名字,有點不理解,前面花了非常大篇章,說明自己的悲慘童年。

原來她父親是國民黨軍醫,因此在毛澤東時期在勞改營,過著赤貧的生活,直到鄧小平恢復高考制度,讓她父親進入大學就讀,後面才有移民加拿大唸博士的機會,才脫離赤貧。

作者提到教育翻轉階級,也延伸到她決定不追隨文學創作夢,提出了薪資與學費比的公式,而選擇唸號稱加拿大的麻省理工學院,滑鐵盧大學電腦工程。

後面提到她跟老公依據4%法則,百萬美金投入投資資產組合,就確定財務自由,辭職退休去全球旅遊。最神奇是退休三年,資產規模還增加了30萬鎂,第一次感受到不勞而獲,用錢滾錢的甜頭。

她提到第一次按交易「送出」鍵後,立刻不勞而獲十美元時,發現自己痛恨有錢人,卻又如此想當有錢人的慾望。

在提到開始投資前,她也迷惑於購買coach包的消費陷阱中,所以寫了非常多篇幅,把複利概念套在負債上,裡面提到學貸是唯一無法因為破產,而被豁免的債務,再次提醒不要追隨熱情選擇科系,應該務實以賺錢角度出發。

再一大篇幅說稅務,她說:巴菲特說他繳的稅比秘書還少。刻意說明薪資收入是被剝削,而投資獲利的錢,卻安然健在,因此提醒稅務及延後繳稅的政府退休戶頭,絕對要好好利用。

後面提到地理套利。住在貨幣相對弱勢的國家,但賺的是強勢貨幣國內的薪水。旅行一點都不貴,反而能幫你省錢,舉例環遊世界,一年化了4萬美元,跟他們住在原地花費一樣,這件事讓她們夫妻恍然大悟。

至於退休資金停泊,提出了三個水桶,最大資金在投資組合,一個是生活準備金,她稱為緩衝基金,另一個我是第一次聽到的收益護盾,這個水桶的錢,她買特別股還有REITs,目的是股利比債券高,這件事我們不適合,因為先鋒會被扣30%股息,但我想可以用英股替代?

有一段很有趣,我原文照貼,可以感受這本書的口語。「我熱愛我的第2個母國加拿大,這裡有買不完的可樂,更沒有共產黨,試圖謀殺我的家人。但說到理財,我必須記得加拿大人口為3500萬,而美國加州就有4000萬人。換句話說,加拿大的整體經濟,只有美國一個州的規模。」。這段表面你再不喜歡美國,在投資上,不能忽視美國是佔一半市值的國家,配置上不可以忽略。

後面還有一大段說明,就算有孩子,是否就永遠無法財務自由?她列舉各項支出,但我看數據依據美國農業部資料,我覺得益處不大,因此不寫上來記錄,包含美國退休帳戶的介紹跟延後繳稅的帳戶,之類。

她開頭提到浪費這件事,她舉例的方法,我剛好在前幾年,建立自己的衣櫥斷捨離實驗過。我用我的方式說明,我會把最近一次,穿過洗好的衣服放在衣櫥最右邊,然後就可以看到,有哪些衣服我一個季度沒有使用過,就會知道實際的衣服運用率,這件事才有實際資料,知道採購「目標」,或是應該遠離的盲目款式。

整體而言,這是一本在共產中國的赤貧匱乏,踏上穩健放心的財務自由的旅程。

附帶,她說百萬美元是少數的1%的人口,我不知道這數據怎麼來。還有如果退休副業有一萬美元,相當於投資目標少25萬美元,我想是由4%而來。附錄有一個很嚇唬人的代數公式,計算要工作多少年才退休,現在網站一堆可以知道答案,比如怪老子或是銀行官網。這出現在這2022年新書附錄A,我不知道哪裡是我誤會?

書尾有台灣版附錄,說明退休金規定以及稅務問題,我想是翻譯或是編輯的用心?附上台灣退休制度的各類網址QR Code 。在資本利得稅務規定,簡而言之,股利超過抵減稅額是8萬,就是你股利超過94萬,就要繳稅的意思,難怪陳重銘老要在0056除息前賣出。

作者標題也下的很狠,比如第12章是:稅,是給窮人繳的?而另一句話很有道理,她提到加拿大各媒體露出他們夫妻狀態,引來各種酸民,她說:我們才知道,當別人對你的選擇憤憤不平,他們氣得不是你,而是自己。

對了,作者因為成長背景,感謝貧窮的力量,因此最揮霍時期,儲蓄率也有52%,值得敬佩。


她痛恨死共產黨了,父親經歷中國三年大饑荒,餓到吃土的悲慘遭遇。


附錄揭露夫妻在最後一年,薪資16萬五鎂
2022現有資產130萬鎂。

2023年8月18日 星期五

如何製造自己的幸運?


常常我們想要做些甚麼改變,但總是會有些外力因素,讓我們中斷。理性來說,就是某些環節沒有規劃好,感性來說,就是因緣不到。

之前老高有一集談人生綠點紅點,看起來就是機率問題,有些人在某些關鍵時刻,一直碰到紅點,可能是失業,可能是長輩生病,可能是官司,可能是遇到詐騙,或者更麻煩是自己身體出現警訊,這些紅點讓人們無力抵抗,從此跌進人生困境飛輪,一蹶不振。

綠點是不知道特別幸運還是什麼,抓到了機會,莫名其妙的向上噴飛,問他做了什麼特別的事,他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但有一個關鍵點,綠點之所以成為綠點,是心裡有一個餘裕,對周遭好奇,所以嘗試跟,以往生活軌跡不同的實驗,可能遇到貴人,可能看見自己專長順勢,可能以往以為無用的經驗,被跨界被市場需要,改變了原本的生活軌跡。

之前榮格自傳,提到本我,自我與超我。如果沒有理想的超我驅使,人類動物本性是趨吉避凶,好逸惡勞跟習慣的動物,那麼順應本我,活出自我已經很不容易。

在日常裡,可能只多做了一些微不足道,可能只勉強一點點自己,可能為以後,多給自己一些不一樣,我們是可以製造出綠點的機會。

先決條件,還是看自己怎麼想,讓我想到改運其中一項叫做讀書,如果廣泛來說,這世代不是只有書本叫做讀書。最近一項研究提醒大人,小孩習慣看短視頻抖音,長期會影響認知功能,損傷大腦功能,對長文,文字閱讀失去理解能力。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也許就已經是一個未來綠點的可能性了,恭喜你!

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如何跟自己「在一起」?


這提問,很奇怪?我怎麼可能不跟自己在一起?無時無刻,不是嗎?不!你跟外面的世界在一起,你也跟念頭紛飛在一起,但,就是沒有跟「自己」在一起。

我個人經驗,你可能在某些時刻有,比如你在健身房跑步機上,跑到筋疲力盡,跑到只剩下呼吸,只聽見自己轟隆隆的心跳聲,那時候,就是跟自己「在一起」,偏偏這種時刻鮮少。

你存在於這個世界,但又感覺與世界隔離,外面在這個時刻,彷彿存在但又不存在。這珍貴的時刻,就是正念的起頭,你沒有念頭起評斷,也沒有覺得此時此刻,是對還是錯。

我們常說心流,好像是一個非常神聖的狀態,時間不見了,你掉入一個愛麗絲夢遊的洞穴裡,但是我必須告訴你,那不是跟自己在一起,你是跟「事件」在一起。

在一起要幹嘛呢?當你結束後,回到這世界,你會發現自己變「聰明」了,或者某些困擾,想通了!

最簡單的練習,比如你坐捷運,專心的數數兒,從1看能數到幾,下次再繼續。量多產生質變,你會感受到,某次,你不用數數兒,就能沒有念頭,彷彿存在但又不存在的神秘時光。

這個時間,你會愛上它,而你也離清清楚楚活著,更進一步了。

2023年8月13日 星期日

「穩定」的人生?

有人喜歡穩定的未來,因為具有掌控感,就算是長長的階梯,可以吃苦耐勞的一步一步向上爬,不要驚喜,也不要意外,所有都能被規劃跟被預期。

你喜歡這樣人生嗎?我猜你立刻會說,才不要。這樣人生好無趣。所以,極端來說,當你感受到痛苦時,你必須告訴自己,這就是不穩定帶來的附贈品,這時候你可能又大叫,我不要這麼痛苦啊!

舉這麼極端的例子是讓你有個圖像,我們要做的事,是如何接受不穩定帶來的刺激,視為挑戰,在這樣不舒服的狀態,看見自己的可能性。

儘管我們都知道,人生唯一真理就是奔向死亡,而且就此一次,聽起來貌似要立刻跳起來,迎接挑戰,可惜真的沒有幾個活出那樣的熱血。

一樣的旅途,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麻煩的是,以為自己喜歡穩定,其實是厭惡可以看見終點的一個人。

那怎樣知道?我可能需要你往前翻,一系列關於「自我覺察」的短文,也許可以浮現輪廓,如果模糊,你就得有個乾淨的鏡子,人生教練,之類。

2023年8月8日 星期二

我們曾經是記憶裡「父母」


小時候,父母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眼睛,以為全世界的家庭大概就是這樣,但好像有些不對勁,或者感覺自己不一定都感受到愛。這一段話符合大多數人對家庭的感受,儘管細微處跟故事發展不一定相同。

當我問到對家庭關係的描述,很多人一時說不上來,我再問到有什麼記憶深刻的畫面嗎?常常描述的過程裡,淚比語言多。

今天是父親節,對某些人而言沉重而灰暗,對某些人是感恩與感受被愛,其實我們都在長大了之後,回頭去看,才了解或是諒解,父母不是心裡的那個典範,但他們已經付出僅有。

跟父母和解,在某些人生命裏,可能一輩子時間都無法完成,因為這是一段僅次於與自己和解的艱難,甚至可能是人生裡最艱難的關係。

有些愛真的很難說出口。因為在愛裡,本就不是只有一個情緒在其中,裡面還有很多很多,可能還有隱含對自己的要求跟期待,在跟自己承諾後,才有辦法對對方說出口。

你有什麼畫面浮現嗎?可能是小時候做錯事嚴厲地被懲罰,父母的表情,也可能是生病時,焦急的雙眼,或者繼續往下延伸,看看自己是否也曾經完美演出了「小時候」?

如果你需要更多的覺察或是陪伴,去往更完整更自在的未來,或許可以找我,我會盡其所能的,跟你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