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

你的「軟黃金」神奇能力在哪裡?


「認識自己」在某些人聽來,是屁話一句,而某些人知道,這是世界上最難,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我們跟自己在一起這麼多年,怎會不瞭解自己呢?開始懷疑起這件事的契機,常常是遇到自己暫時無法度過的困境時,感到山頭當前,陷入愁雲堆裏,那時候我們比較願意,去公平地聽進重要他人曾說過的某些建議,但我們怎知道這些建議是黃金還是狗屎?

你可以想像,對方如果是大海,他對你可能比較是真的以你目前狀態出發,給予你從沒想過的方向,如果對方是小溪流,他自己都有某些匱乏,那麼給你的建議,可能會是他自己內在恐懼的投射。

所以你最常聽到倖存者跟你分享那段最低潮的時間裡,他幾乎不會告訴父母或是伴侶,因為只會引來更多的擔憂與恐懼,讓當事人無法理智面對難關,還得撥出剩餘僅存的心力安撫他們,的確是內外交攻,心力交瘁。

所以,認識自己絕對不是在前無來路的低潮時機,可惜,人們最愛規劃未來,都是規劃外在的里程碑,卻忘記如保養車子得好好維修自己。

在全力疾駛的前方,如果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軟黃金,我想這人生道路才不會白走一遭。

圖片的羊駝,每一隻價格2500台幣起跳,原因是以號稱軟黃金的羊絨製成

2023年9月19日 星期二

我是生命中特殊的「同伴」


重讀這本,我看到了某些。

那時期歐文亞隆的書,讓我著迷不已,甚至我排除萬難,也要聽他新書發表會的線上對談

雖然那一次,我對當晚台灣重量級人物,主持與對談,感到有些幻滅,

但我看到一個有溫度的亞隆。

此時的我,有了許多的同伴神秘時光,重讀讓我發現了更立體的的段落。

我深刻感受到曹中瑋,在推薦序形容的樣貌,

她說:「治療不該受理論所驅動,而應該受關係所驅動。自由地跟著病人,進入病人繁複的肌理,深入生命的奧秘之中。」

有時候,會談裡好似談著,看似瑣碎的日常事件,我亦步亦趨跟著他們,

進入那樣的脈絡,感受那樣的感受,有時候我們可以一起找到,

某些沒被發現的背後邏輯或是信念,

而這件事對當事人,有其意義及促進改變。

我也很像攝影機,有時候如實播放影像,

或是錄音機逐字稿似的發出當時的字句,

這過程如書裏描述:


「如果病人踏出治療上,重要且有勇氣的一步,就稱讚他們走出了這一步。」

因為我是唯一看到,一本生命劇本,主角勇敢行動的那個人。

我為他喝采與欣喜。


我們複雜而有盲點,我常形容我看不到自己尾巴,或是某個倉庫的角落,一個人沒有心力去直視或是打掃,

但有了同伴,似乎找尋自己的這條路,

就沒那麼害怕了。

我也會遇到,讓我自己感到何德何能的時候,來自他們的信任與看重我們的約定,

我也非常理解

能讓他們把自己帶到我的面前,這路途有時候相當艱難,

我看見在快放棄自己的時候,還記得我們的會談,如期出現。

這書裏這一句,重讀仍讓我悸動:

「人的內心藏有自我實現的傾向,只要移除障礙。就好像小小的橡實

終將長成高大的橡樹。」

我最常說的就是,既然我們人身難得,

總要試圖搞清楚所為何來,這句話不論順境困境,都可以套用蘇格拉底那句話:

一輩子我們要做的事,

就是認識自己。

而我很榮幸成為那個同伴。


我的生命心力有限只能有所選擇,因為因緣我們相聚 。

改變的三步驟。

這圖片你第一眼看到是什麼?你可能覺得那團紅色,在綠色裡特別顯眼而美麗,但如果那是你呢?你是欣然接受,跟他人格格不入,還是自在美麗?這背後的議題是你如何看待自己。

你應該聽過「原子習慣」,她告訴你要改變,關鍵在身分認同,比如,你是要減肥還是要成為一個健康的人,這概念很好,只是,

只是你得承認,你不是你想像的理性,否則也不會每年新希望或是總有些,看似簡單卻永遠也沒完成的目標,不是?

如果我們不是那麼理性,我如何借用不理性來幫我完成某些事?你可以想想上一次衝動購物的經驗,或是你這輩子覺得最意外卻自己訝異能完成的事,這些背後驅動力,是新年新計畫驅動你的嗎?

或者你想一下檯面上的那個富豪,或是你知道的成功人士,有興趣去翻翻他們的自傳,看看他們當初如何扭轉人生,

所以三步驟首要也最關鍵是你的深層欲望,但我猜想欲望不如說是恐懼更貼近些,這些深層恐懼才是恆久驅動你的那根鞭子,

第二步驟就簡單了,找出免除這些恐懼的途徑,可能類似你的十年目標,或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之類,

最後才是化整為零成為你的新年新目標,然後照表操課,一步一步,一天一天去執行她,

看到這裡你終於知道,坊間教的「技術」或「方法」那麼多,但人們不滿意自己的比比皆是,因為那個最初始的欲望,模糊不清但卻隱隱如芒在刺,

等你願意看清楚那個是什麼,你會豁然開朗,並且擁有真實看見自己所為何來的力量,祝福你。


2023年9月17日 星期日

很多錢就是安全感?


的確,安全感裡面絕對有金錢,因為沒有錢,我們萬萬不能,就算是助人工作者,也無法靠空氣活下去,甚至,在必要時刻,金錢還可以買下你的尊嚴,比如老後。

這種金錢焦慮人皆有之,是的,很有錢的人絕對不會亞於普通上班族,不然不會有幸福感調查,呼籲其實超過300萬年收入之後,金錢就失去了它的魔力。

所以金錢是安全感的一部分,無庸置疑,可惜我們卻被這金錢匱乏焦慮吞噬了大半,誤以為這是唯一主因,所以我們努力往目標前進,目標只剩下努力工作,獲取金錢。

某部分這也很好,因為金錢是附加價值,在這努力的過程裡,我們更獲得了階段性目標的達成帶來的巨大成就感,我們獲得了對自己能力的擴展與認識,甚至從中發現自己某些,比金錢更開心的「什麼」。

常聽到人們說,工作只有在薪水入帳那五秒的爽感,之後我就不知道為何努力了。這是一個很好的警訊,也是某種力量在告訴你,你有其他的欲望。

這欲望才是真正的安全感,只是我們忙著追逐,金錢就是安全感的目標,而忘記了這個聲音。

有人很幸運,很清楚知道金錢不是安全感的全部,所以在人生階段,甚至願意接受低回報的金錢,而不感覺屈就。你呢?

這照片的老人家,望向遠方,戴著很不合他特徵的帽子,卻立刻攫取我的注意力,讓我想到想要跟你分享,你的那頂帽子,可能絲毫沒有出現過在你日常生活裡,但我相信,她一定在某個心底深處。

2023年9月13日 星期三

如何在生活裡創造「呼吸」?


人類很麻煩,喜新厭舊又期待永恆。愛情裡絕對如此,工作上因為有升遷或是薪資增長的機制,所以可以勉強按耐學倉鼠,把儲藏糧堆積,存款簿上數字上升,來抵銷心裡對生活的沉悶感。

為了有呼吸的感覺,百貨公司週年慶人滿為患,換新車或是收集新包包,也都是一種方法,有時候我們會說:當你擁有柏金包,就表示你已經飛黃騰達了。事實上也是如此,至少在物質上。

但也有沉迷於身心靈課程上癮者,陣頭不會比收集物質的人類聰明,滿口佛語用經典提點你,修行為上,這好像也沒讓你喘口氣。

回到大道至簡,其實你看開悟者或成功者,他們生活軌跡或是習慣,都是再簡單不過。

如果你今天早上澆花,看到新生芽片,嘴角上揚,你就已經在幸福的念頭上;如果今天坐捷運,你放下手機看著遠方的蒼翠,心裡空白一片,你就在正念的當下了。

你非常可以設計你「呼吸」的出現,更可以選擇刻意發生。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生命教練,跟你一起來一趟生命冒險。

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

看牙醫,我體會到了正念。


如果列人生恐懼,第一是不得好死,在臥床期間,接受醫療的凌遲,簡化成日常小事,就是打針抽血,或是看牙醫。

我確定我非常怕痛,程度超過一般人。牙醫診所冷氣非常強,搶到在疫情前,護理師都會給看診病人一條小毛毯。

但我總能在完成診療下診療椅時,看見一大坨汗漬痕跡,而且是每一次。我無法控制這個心裡懼怕而汗流,畢竟這是腦幹做的事,尷尬外唯一好處是,護理師和牙醫師,具體知道我有多懼怕。

不過在這看牙醫漫長期間,我發現了一個好處,我練習如何抵抗懼怕,事實上你無法成功,因而我確認負面情緒,抵抗越巨大。

我進展到,每一分秒保持清醒,專注在牙醫師每一個動作的當下,我似乎彷彿可以聽見牙醫師內心的聲音,比如現在遇到一個困難,找不到神經的入口,或是這個角度可能清創不乾淨,之類。我好奇我的想像是否正確,下了診療椅,我跟牙醫師對焦剛剛過程,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正確。

我一直找尋各種覺察方式,你想到的我都做過,並且有些持續在我的日常生活裡。從看牙醫這件事,我必須承認書寫的是對的!

負面情緒力量強大而持續;正念是觀察它而不評斷;念頭來了就看著它;這些雖然不一定能減輕恐懼,但卻是我每回看牙醫的驗收時刻。

你呢?跌倒了不要馬上爬起來,找找看有沒有鑽石可以撿。人生總有不喜歡的時分,如何轉變成可以闖關的遊戲,需要你的個人體驗。

2023年9月4日 星期一

如何看待「苦」這件事。



心經,吳若權的看法。他引述傑德麥肯納一句話:「不真實的不存在,真實的永遠不會停止存在。」,果真如我感受,意識是道的同義標籤。

在解釋空即是色這段,用綠葉上的露珠滑落,你找不到那露珠,但你確實知道她存在過,會是比較容易理解的畫面。這畫面讓我感受的是,我們常說的「愛」,或是「慈悲」。

吳說:愛的極致,就是慈悲心,而最大的慈悲,來自最小的同理。讓我深感同意,只是最基礎的同理,應該是自己,畢竟匱乏給不出愛,而如何嚴格看待他人,也必然苛待自己。

當常常問自己,為何這樣的情緒或是感受,你會知道「心」在哪裡,或許從這起步,才能看見起心動念的原由,以心理學的話語,是理解這「動機」是怎麼來的。當我們真的如實看到這些動機或是起心,才有可能在波動的狀態,看見它直視它,之後才可能進展到降伏與接受,而心理學語言,會說是調節與轉念。

轉念或是降伏其心,不是忽視讓我們起波動的心裡的苦,可能期許更精進是,沒有二元的標籤。當苦當是日常,日常就是變化,無論變化成喜歡或不喜歡的樣貌,我們都能接受,轉念而不抵抗並與之同在。

講到這,突然想到,下次別輕易對他人說「辛苦了。」,但不是之前網友說的,這句話是上對下的用語,而是「苦」這件事,是我們主觀的看法,我們並不清楚對方處在什麼狀態,而輕易的標籤化,看起來慈悲,其實少了同理。

吳提到自己怕蟑螂,如果把心比喻為環境,把煩惱比喻為蟑螂,把你的環境打掃乾淨,就可以遠離蟑螂。若套用苦這概念,可能連蟑螂都不該害怕,這件事太難了。我得承認我很怕蟑螂也很怕不得好死,無法健康餘命到善終,慚愧!

最後我很喜歡,吳提到一本「圖解心經」作者張宏實,引述古印度經典「梨俱吠陀」與「奧義書」的見解,認為薩婆訶是雙手捧供品,安置於火中,奉獻給諸神的意思,也是結尾詞,也是祝福,帶有安住不退轉的期許與承諾。真美啊!

補參考:

一般咒語是音譯,但心經是玄奘取經翻譯

三藐是多的意思

無是此經出現最多次的字有21次

全經共260個字抄一遍十分鐘


2023年9月2日 星期六

你在追求「開悟」嗎?



這書是張德芬促成的,她幾本書我很喜歡,比如「當你遇見自己」這本。

我看這本書,感覺很像多年前看克里希那穆提的書一樣,我以為我看完了,但具體我是不甚了解的。

為何我說他跟克氏很像呢?因為他們都反對,任何靈性系統和宗教組織,當有了外在權威的效忠,整體就是一個虛假,當你進入組織以為跟佛陀靠近,那麼就離真相與開悟越遠。

比如作者說:「如果真有一位開悟的佛陀,那是佛教侮辱了他。該責怪的是,沒穿衣服的國王和那群馬屁精,而不是那個說出真相的男孩 。我建議你更仔細的觀察,哪些金色塑像的安祥臉龐,看看其實是不是幻像女神馬雅?」。

原文:「 聖經上某一節經文,在特定時刻對你而言可能是最適合的, 但並不表示聖經時時都是正確的。了悟真相不是去知道事情,你已經知道太多了,而是要放下知道, 不是去成為真的,而是要,不成為假的,這樣剩下來的就是真相了。」。是不是很有哲學或是禪宗的味道?但我又不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懂。然後告訴我們知道太多了,哈!

但,我看到重複的詞是「意識」和「真相」。有趣的是,他說萬事萬物都包含在意識中,沒有什麼在他之外,宇宙不存在,只有意識存在。這讓我想到「道」,我們最熟知就是手指指月,但只看到手指,偏偏道用任何文字或語言描述,那就不是那個「道」了,我猜你要接:「道可道,非常道」這句是不?

書名講開悟,但我感覺他不贊成追求開悟這件事,所有販賣開悟就是商業行為罷了,他認為這件事自然而然會發生,跟死亡一樣。

我喜歡書裏有幾段。 他說做個人類的成人,就是臣服跟順流,為自己的情緒和生命負完全的責任,和宇宙的頻率同頻共振,所以心想事成是生活的常態,而不是奇蹟。

還有他舉例意識。像投影螢幕是真實的,但投射在影像上的不是。這讓我想到某本量子力學,提到我們空間其實有11維維度,現在我們感知的一切,都是從另一個地方投影而來,都是虛幻的,我突然想到楚門的世界。

還有他說,你想像紙上有一個點,這是一維空間,點上的人,覺得他看到就是真相,但我們在三維空間,無法描繪高跟寬讓點上的人理解。所以會不會在更高的空間裡來說,我們其實也只是那個點?不過作者認為不重要,因為再多維,真相是,只有意識是真實存在的,其他都是假的。

這時候,我覺得蘇格拉底,果真是大哲學家,他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一無所知。如果打完這一本心得,你問我具體是什麼,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但我理解,如果開悟如同作者所說,那麼首要是練習覺察,觀察自己在這物質世界裡的起心動念,但不要評斷,就觀察就好。


還有,不要去任何追求潛力開發的心理激發課程,尤其是你的「朋友」告訴你的神秘團體,我的忠告是,當你自以為在追求靈性,你就如毒癮犯一樣,只是看上去高級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