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如何發現你的熱情?



日常生活裡,常看到勵志的英雄之旅的故事,我們有時候也會想效而尤之,只是奮起心易起,精進心難持。

如果不熟悉的人分享他成功之道,除非有描述過程裡的艱辛,一般會直覺替自己找藉口,讓自己的失敗沒那麼刺骨。

但我們就是平凡人阿!那麼多的優秀的人,越看越覺得自己魯蛇,那怎麼辦?乾脆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同溫層取暖好了,這就是為何你的智商或財力,等於你最常互動的五個人的平均,這句話的由來。

如何往上提升一點?或是如何讓自己不要被拉力扯住?或是擴展一點呢?可以選擇擴大舒適圈而不是跳脫舒適圈。不要以為把自己直接丟到完全陌生的國度或空間,就是成長,那只是複製以往失敗的經驗。

擴大舒適圈,可以先從自己擅長的往外增加一點什麼,比如很喜歡寫文字就日更部落格,比如很喜歡閱讀就有系列的圈定經典作品,比如很喜歡煮菜,有意識的收集歷程,比如喜歡有質感的生活,就去看看嗜好裡的頂級品牌成品,比如換條路走走,換個口味試試,換個圈子交朋友…都是可以重新讓自己的五感敏銳起來,而又不會太牽強,也不會讓自己掉入重複而單調的生命裡。

從些微行動與體驗中,去重新定義自己喜歡不喜歡,或是從這些樂趣裡看見自己新的種子萌芽茁壯。這樣的生活裡的小實驗,數量大了就會質變,你的某些就在新生,就在擴展。

也會慢慢地聽見自己的聲音,好像可以發現一些某些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或是自己真的似乎很喜歡,這樣的喜歡,再繼續嘗試擴展,可能就變成了嗜好,願意為嗜好更精進,付出痛苦,那麼這個嗜好也許就成了熱情。

到這樣階段,才是思考熱情是否能成為事業了。只是你會遇到新的分岔點。這樣的熱情,你想變成商業模式嗎?想要他人用金錢能量跟你交換嗎?或是看到他人的痛點,剛好是你熱情可以解決,剩下的就是,你願意花時間?容許我提醒,時間就是生命。

所以這命題又回到原點,你的生命想要拿來做什麼呢?如果想清楚了,你不會在意他人的優秀,只會為他喝采,你不會難受於自己跑的快或慢,因為你才知道自己的時區與終點。

這段旅程不容易,如果有一個人能陪伴度過蛻變的過程,如同你專屬的人生教練,那麼新目標,你該先找到這盞明燈,是開始的第一步。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看見」你的心。


有人是有信仰的。當遇到拼盡全力,最後我們只能祈求把結果交給老天爺,老天爺可能稱呼為大我、宇宙、天父、聖母或是菩薩等。

有信仰的人,心底深層有謙卑的因子,因為知道人定勝天其實是一種傲慢。理解宇宙運行,人生旅途,不順己意再平常不過,只是劇本哪有都是喜劇收場?在載浮載沉的過程裡,沒有不下過地獄,脫層皮的煎熬?

在這痛苦萬分的過程,多期待能找到給自己一點力量的浮木,陪著自己哭或笑,專心被傾聽,被珍視,被看見。可是這浮木說起來容易,其實相當艱難。

跟閨蜜說,你會擔心被評價,被知道那層秘密的不安全感;跟家人說,這是我看過所有會談者最後的選項;跟同事?跟主管?跟同儕?跟老師?果然!人,生來就是孤島,期待與人連結,但更擔心不被理解。

我是那根浮木,也是你的專屬樹洞,在這裡只有你!但,你,擁有勇氣嗎?決定在脫一層皮的過程裡,看看地上有沒有鑽石,讓你之後的人生,不要複製劇本。

2022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情緒其實是你的僕人


你在哪裡?是地標?是位置?是時區?是經緯度還是你現在的人生旅程停頓點?

我們必須比較,跟周遭人比,跟拜把閨蜜比,跟同學同儕比,還是跟父母心裡的期待比?或是嚴肅的來說,跟一個完美的「你」比。

這一點也不奇怪,麻煩的是比完了之後呢?起而代之的情緒才是我們要處理的,處理什麼?如果沒有任何情緒呢?

情緒這名詞,可以想像是皮膚,它幫我們與周遭建立一個絕對安全的隔離,可以想像它是一個專屬於你的響鈴,告訴你有什麼是你所忽略的,可以是禮物也可以是警告。

可惜在爭搏的現實物質環境裡,我們不太歡迎這樣的訊息,也以為要如管理時間一樣的處理它,其實卻根本不知道,時間跟情緒都無法管理。

下回不如好好觀照它,它帶來了什麼樣的禮物。

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20年前的職涯輔導師


最近因理科太太諮商筆記周遭圈子炸開來,看到這件事我卻很開心,因為表示我周遭,都是尊重專業倫理的規範行走江湖。

先不談專業諮商,就談聊天好了,先別提及澄清與回應,淺層同理心這些技巧,資歷越豐富的,光卡在「不評斷」,以及收集「客觀資訊」這一關,都無法閉上嘴,「專心於當下」的傾聽。

我突然回憶起,年少就曾參加以師大體系,跟協會開設的勞委會第二專長,時數158小時的習作訓練。雖然是以職涯諮詢為主軸,這聽起來沒什麼,但這是在20年前。

記得實習時,我真的遇到實習個案移情,寫情書到協會來,我才知道助人工作者,那本薄薄的諮商倫理守則,每一條都是如此嚴謹與真實。

之後接觸心理測驗,在一對一的解析,做了20年,在這很商業模式下,我仍然曾經歷,因為我同理他而他放下防衛心情緒崩潰,或是他沒看見某些「角落」,我被質疑的種種過程,在隱密的會議室裡,我參與了他的人生。

雖然我的對象大多是主管階層,偶爾也還是會被運用在不喜歡的裁員方案上,這時候測驗只是結果,但在這一對一裡,跟他「在一起」的感受,突然與年少受訓時,書本上的理論躍然而出合而為一。

拉回這事件,你如果不是一個對自己好奇與勇敢面對自己議題的個性,也不是對他人情緒敏銳,而不會被挑起的涵養,分享諮商筆記或是陪聊,一點都不好玩。你的任何一句話都可能影響他人當下的決定,甚至在很遠的未來,這句話都還有作用力。

可以試試錄下自己,一天下來內心的口白,放出來聽聽,裡面是為了利他的溫暖,還是出發點是彰顯自己的「聰明」?如果是後者,做好你的專業替社會貢獻就好。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既歐文亞隆之後。

我果然很久之前就看過了。劇情展開在本書作者身為心理師,卻遇到自己需要心理師的困境。

裡面交錯了她的個案故事以及她自己的困擾。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直處於工作高壓的電視製作人約翰,還有一位癌末的茱蒂女子,當然還有自己的母女關係,跟快要落跑的男友。

約翰總是在挑戰諮商關係,心不在焉又想盡辦法閃躲對話,但卻一直維持諮商合作,終於在一次會談中,作者發現約翰似乎唸錯孩子的名字,才急轉直下。原來是約翰有一個意外喪生的兒子,當事人以為表現堅強,才能支撐全家度過這樣的哀傷,演變成一件不可談及的家庭秘密,致使他與妻子各自感到孤單,漂流在各自的哀傷海裡。

茱蒂最後邀請作者參加喪禮,作者應允出席,參加了充滿愛與懷念的告別式。我想,諮商關係的理想狀態,最好不要彼此跨越諮商室外,好讓當事者擁有被保密與隱私的安全感,但以好好道別的角度出發,跨越了那條界線,就是承認與接受,我們只是凡人,彼此的連結才能顯示生命的意義阿。

我喜歡作者的諮商風格,如同她幸運選擇了有點不那麼「諮商」的心理師溫德爾,溫德爾破例揭露他自己的真實生活,也真誠的告訴作者,他經歷父親猝逝來不及道愛的頹志。讓我想到歐文亞隆曾在書提到,有時候跨越彼此「角色」的位置,以真誠的誠實坦露,才是最好的諮商關係樣貌。

那麼作者的落跑新郎男友的事解決了嗎?書中沒有交代,但溫德爾被記錄了下來,作者雖然自己也是心理師,卻在每週三下午跟她的心理師,一起冒險看見了她的慣性,並一起修改了生命劇本。

你的心理師,是這世上可能最了解你的人,比你自己還了解你自己,而他會為你的一切保密,並且真誠的與你一起努力,在屬於你的諮商時間裡,共同創造了獨一無二的體驗。

#感謝這世界上所有助人工作者也包含我自己
#我們用最純淨的視角在生命的刻度裡相遇
#致敬勇敢想要更好的你
#我終於為這本書留下筆記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當教授變成學生

美國大學新鮮人的處境。

這位人類學教授,當了一整學年大學新生,也是她目前為止最貴的田野調查。

引述逐字稿最多的是,國際學生身分的個人感受,無論哪一個國家,共同對美國白人學生的冷漠與疏離感到困惑。一方面感受到打入社交圈子的困難,另一方面訝異美國文化崇尚的個人主義與獨立性。

中間很細節描述,一個新鮮人要如何在眾多選項中做出選擇。從選課時間的安排,到在校園內移動,能準時出現在下一堂課教室裡。所以寢室外的留言板,看到最多的留言都是互相留下訊息,關於接送與搭便車。

有趣的是大學生活,並沒有擴展交際圈的功能。作者長期觀察他們的交際圈,發現大家都是在入學前就認識的人延續下來,另外就是太多的選項,就算是同一班選的主修不同,也會因選課時間不同,社團活動不同,打工時間不同,彼此真的結伴同行,連吃個飯的時間都很難湊上。

學生為了維持原本生活品質,加上同時開始承擔起學費與生活費,因此打工生活,佔據一半以上的清醒時間,所以不得不找尋「途徑」,選擇容易過關的營養學分,或是剛好可以填滿,選課地圖上的缺角學分,這部分解惑了作者課堂上,總會出現一群,她從沒想過的學生來選人類學。

在書尾,她提到還在觀察研究身份期間,卻做了身份揭露的兩件事讓我很感動,也解答了我對人類學隱瞞教授身份的研究倫理疑惑。

一位是因為法文課彼此成為學伴,有很多共同溫習的私人交誼的雷伊,他苦惱獎助學金,尚缺一位了解他個人特質的教授推薦信,作者深思熟慮後揭露身份。

另一位是作者已經結束研究,在校園巧遇的學伴,她們曾共同完成作業因此有私人交誼,學伴問她準備去哪?她說去教書,學伴驚訝表露她被騙了的感受,讓作者慎重解釋完後,也定調出本書的揭露界線。

除了國際學生群,有明確簽署同意書,書中所揭露的屬個人感受外,其他以群體的特徵描述完成此書。

書中大學生真實生活樣貌,是兼顧學業與打工的狀態,對學習勢必壓縮時間,其間學生也必須追上各學科教授,以各自的教學風格與進度,在夾縫中取得平衡的大學生活感到真不容易,也突然對自己過往,自以為嚴以律己的教學風格,感到需要反省與懺悔。

#沒完全學會你教的真的會讓對方生命有遺憾嗎
#過多的教學規範課前補充是彰顯你的認真還只是擾民呢
#如果只是幾天的交會讓對方感到你的溫暖或開啟好奇其他交給老天爺如何
#練習同理學習者的限制或障礙
#當教授變成學生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你想要的是改變還是永恆?


陌生,帶來的可能性。有句廣告詞說: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確打動了人們似乎喜歡一種永恆的關係。但其實這件事非常違反人性。

轉個視角身份,在商場上,我們琅琅上口,變,是永恆不變的事。我們鼓勵自己也讚賞他人,走出舒適圈,擴展可能性,但在關係裡,我們期待的是永恆,永恆帶來安全感,而變動帶來挑戰的成就感,人性就在這樣的光譜移動,移動的速度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摸不清,我要的到底是永恆還是不斷的變動。

所以我在會談裡,看到各式各樣的期待拉鋸,初期總是掙扎於改變的對象是對方。好像改變了對方,我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獨一無二與價值性,知道自己因為某些特殊,對方願意變動自己,另一個情緒是,對方完成了我們自己可能都完成不了的期待跟夢想,在對方身上,我們好像也完成了理想的自己。

其實改變這件事,是逐步漸進,並且需要有意識的覺察與承諾。不斷打破的是自己的慣性,在理所當然的情緒裡,去覺知自己的自動機制,然後去相信對方的改變,是基於他對自己的擴展,而不是你的期待。

這條路很漫長,需要一個澄清中立的鏡子,但可惜的是,不是很多人有勇氣照鏡子,而我的期待卻是,讓每個人擁有他的鏡子,看看這個期待,你看見了荒謬之處了嗎?

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如何用十年時間,活出了三十年燦爛


時間,好像很長也很短。這些人的一年,在別人的生命裡卻是十年,更有些人,時間好像已經開始倒數,但卻不是跨年倒數的歡欣。

看起來,被倒數的時間,是一個警鐘,人們可以隨便寫十年後,二十年後的期待畫面,這些人卻連寫這遙遠的數字,落筆都顯得遲疑。

但在會談裡,我更感受這些人的生命力。因為知道有限而活得無限,更比其他會談者,知道念頭的覺察之必要,理解每一個選擇都甚關至要,清楚每一分鐘的珍惜擁有。這樣看來,這些人的生命是過的如此厚實。

我在這樣的會談時刻裡,與這樣珍貴的生命交錯相融,在可能性裡,鼓起勇氣去,看看擱置已久的毛線頭,也在安全範圍裡做些伸展,擴展一些生命體驗的練習。

知道並不是覺察,覺察需要安靜的心。我會覺得勇敢是養分,你才能願意質疑自己,而不是一個似是而非的「交代」,然後去練習時時刻刻和自己在一起,什麼事讓你開心,今天又做了什麼沒做過的事?或者有意識慣性帶著好奇,才能生起全新的角度,讓十年活成了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