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其實是一種心態。
她好奇如何快樂,實際在生活裡執行是否有效?因此,以每個月為目標,
執行屬於她的原創快樂實驗提案。
這本是「過得還不錯的一年」續集,
快樂提案限縮在「家」,
精彩度與文筆流暢度不減以往。
我補述昨天貼文在這,
以完整這本的閱讀摘要。
我喜歡她首要提出,
在家裡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聖殿。
我想成是創造屬於自己的儀式感,
氛圍或是幸運物,
甚至是對自己心念的象徵物
讓你在這空間裡,
可以快速的回到自己身上,
我覺得也很像掃地機器人的充電座,
所以這塊聖殿記得,專屬於你。
在書尾章節的書末,我深受共鳴。
原文:
「隱修士牟敦Thomas Merton
在他的日記中所寫的,
我最大的野心,
就是成為我現在的樣子。」
我特別去谷狗他,
也在圖書館找到了他的自傳,
我非常期待親炙這本書。
我猜,作者從兩件事,
深刻感受做自己的重要,
尤其她自述在五大人格測驗,
嚴謹性最高,這特質遵守規範與紀律,
彰顯個人所期盼,我相信著實努力。
一個是,她好奇別人做某件事這麼出色
別人總是回答,這一點也不太難
她起先覺得是客套,直到她揣想
別人問她為何部落格瀏覽人數這麼高
她可能也會說,我只是稍微研究一下。
另一件事,
她感受到兩個女兒
以驚人程度的長大
而快樂跟健康一樣,
其實是負面效果
意思是,擁有時理所當然,
失去才覺得珍貴
她發現,只有她快樂,
家裡氣氛才會愉快
而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因此當她真心想要,才能擁有快樂
所以從她快樂八條真理中,
我覺得,以上兩個脈絡,
讓她深刻感到做自己
是她再度快樂提案的核心概念。
在她描述從9月到次年五月的目標執行主場景在她與家人互動
文筆流暢看似流水帳描述
比如帶著兩個女兒
執行每週探險計畫
或是與老公的日常,
要求一定要早晚親吻,
以及放下手邊工作的真實相處約定
我摘述以下,
覺得可以參考與自我對照的部分。
作者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提到,
讓自己用全新的角度觀察,
所居住地紐約
這很像之前提倡,每天換一條路探險
不過在繁忙工作狀態下,
我猜不容易執行
但若以不同「身分」
轉換視角,觀察日常
倒是可能,帶來不同的五感感受
不過,「好奇」心,
可能是執行成敗的關鍵,
作者說:
每天都做的事
比偶爾才做一次的事更重要。
她面對家族聚會影片還有跟女兒們照片
在相機跟手機裏,堆積如山
抱著,萬一需要更新
或是設備壞掉的擔憂
卻一直沒有動手整理
然後開始執行,給自己約定每天15分鐘,整理相片,直到送出「印製成相簿」的定稿鈕,如釋重負。
這方法我們都很熟悉,
把大象切割,吃掉。
立刻想一下,
家裡有哪一件事耿耿於懷?
也許五分鐘就可以解決,
但就是忘記
把沒水的原子筆們整理丟掉?
或是偷原子習慣,
在舊習慣後面,
增加一個看似大象的目標,
然後手機設定,15分鐘就好。
作者很怕開車。
她用了5個問題,面對這件事。
我覺得很不錯,如下:
我在等什麼?
如果不害怕,我會怎麼做?
哪些步驟可以讓事情更簡單?
如果我有無限的時間和金錢,
我會怎麼做?
如果5年後我回頭看這個決定,
我會希望自己怎麼做。
有一段落,提到跟老公相處
她刻意練習,每當想著老公不太體貼,就開始列出相反意見。
因為人們很精於辯駁一件特定的事。
當一個人採取某個立場,
就會尋找支持的證據。
的確,我們不喜歡自己不一致性
只是,我不知道
用在一般人際互動效果如何?
作者可能不贊同,
因為我看到她在某一個月
刻意執行,遠離快樂吸血蟲,
就是愛抱怨、懶惰以及討厭鬼
可是家庭關係最是難解
我想她可以成功,
是因為她很崇拜老公吧!
我還喜歡,後面原理
其實是吸引力法則的豐盛心態。
她說:
「我們家的錢很夠用,
住的地方也還不錯,
這種安全感是金錢,
所能買到的最大奢侈。
為了提醒自己不忘記這一點,
坐下來準備開支票付帳單,
我就會想付得起這些賬單真是感恩
而不是想著這些帳單真是令人厭煩。」
我更喜歡她說,
做自己其實就是接納自己
比如她們不會有名貴的鋼琴,做擺設
也不會有熱情的狗,等門之類
以我的話來說就是
其實人們不容易做自己的原因
是要接納自己的短處
承認自己的侷限
因此可能無法像
稱讚別人的容易,來肯定自己,
更難達到願意「取悅」自己。
八條快樂真理,我順便原文摘錄:
1. 要快樂,就要思考在成長氣氛下,什麼是好感覺,什麼是壞感覺,什麼是感覺對了
2. 讓我自己快樂的最佳方式。就是讓其他人快樂。
3. 一天時間很長,一年卻很短。
4. 除非我自己認為自己快樂,否則不會快樂。
5. 只有在符合自己本性的基礎,才能建立快樂的人生。
6. 我改變不了,別人只能改變我自己。
7. 快樂的人能讓他人也快樂,但我不能逼別人快樂,也沒有其他人能逼我快樂。
8. 就是現在。
喔,別問我,為何快樂真理有8條,但卻花了9個月執行。
整本書文筆,都是如此輕鬆,但內涵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