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間「如實之室」裡, 我們誠實看見悲傷、迷惘與渴望, 練習與自己和好,也準備好再次出發。 一個無需討好、無需裝堅強的空間,讓真實得以被看見、被接住,然後慢慢轉化。 我是你的同行者,陪你改寫人生劇本的編寫者。
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你看見自己了嗎?
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億萬富翁在旅途中教會我的事
這本書重頭到尾只有兩個角色
你可以想像14堂星期二的課
或是加油站蘇格拉底
場景就是作者46歲辭職出版社時
面臨中年失業茫然的交叉點
被稱為韓國巴菲特的朴成得
「以下稱老師」開口邀請
由他全額支付開支
兩人當背包客去歐洲旅行
一路上作者以他角度
觀察億萬富翁行止
而完成本書
書尾,作者問為何老師做這樣邀請
原來作者出過老師一本類自傳書
而剛好適逢老師與大兒子決裂
直至兒子看到這本書
才理解父親的嚴苛
因此這趟旅行是給作者的禮物
希望在刻苦又艱難的自助旅行過程裡
讓他摸索出下半生的方向
而老師也可以回顧自己的人生
向作者學習歷史語文
而他分享自己
如何達到如今的財富尖端
我感受裡面有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
就是謙遜及放下身段
不斷在各篇章裡
重複出現老師稱讚作者
能夠很放下身段
去詢問旅途遇到的疑問
老師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心態
我突然好奇,韓國文化
是非常崇尚權威跟自信嗎?
禮貌跟謙虛不是基本態度?
除了這個好奇
這本書也有值得記錄的段落
比如作者描寫老師雖然不識當地文字
但總能猜對火車月台或是該下車的時刻
在華沙慘事連連
比如接二連三飯店訂到廢墟
方圓沒有人跡
老師大幅更改原訂計畫
直接去柏林
老師告訴他,這是動物直覺
如同投資經驗告訴他
不要顧念沉沒成本
更該專注是機會成本
老師非常好奇
可以觀察飛機上雲霧與機翼的開合
三小時目不轉睛
老師告訴他這是他的習慣
永遠在無法控制的事情前
多一分準備
在初期旅行非常刻苦
一天甚至只吃一餐
最後卻定高級餐廳
他告訴作者
最黑暗時分就是黎明將至
不要放棄
人生也如這樣的體驗
是老師刻意安排的
作者形容,當痛苦帳戶儲蓄夠多後
後面就是享福的時刻到來
在文中描繪老師幼時遭受虐待
以及後來成為億萬富翁的歷程
老師說他願意幫助人
但當把錢無償給某一個人的時候
其實就是滋養他步向毀滅的道路
關於經商,老師提醒
收據確實,記帳確實,不要因而多納稅
投資的錢很大,但浪費的錢一毛都不可
要學會心算很大數字
投資股票跟農夫種田心情一致
小心呵護,但精算後要勇於開槓桿
我最喜歡一段他們的對話
在他們去瑞士特拉肯
少女峰山腳下的旅遊觀光城
老師叫作者猜鎮上表店價格
老師說其實不在這隻錶驚人的價格
在於配得上這錶的主人
是否有相襯的生活水準
如果配不上,表示超出自己能力範圍
因此,如何讓自己
如同這個觀光小鎮上的小店
讓進入的觀光客感受到
所有的店,儘管是小店
但就是撐得起自己就是名牌
我覺得代表的是風蘊及內在的氣度
更是人生足夠的歷練與涵養而成
好哦!趕緊拿去歸還
免得讓圖書館操心
阿,同時間要歸還的還有我錯了
我錯了還有一半
那就請預約者再給我一點時間囉
沒想到行程豐盛的三月
明天就過了耶
我可能錯了
創傷治療,許育光翻譯
為什麼,我需要自我覺察?
有人會說,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
你相信?
理智讓它過去但情緒跟傷痕倒是留下來了
那,會怎樣呢?會一直重複,彷彿輪迴
這狀態很可怕,你好像被下咒了一樣
越怕的,越來。
你一定要辨認出來,是什麼讓你重複一樣的劇本
才能脫離渣男、爛老闆、爛好人或者是被劈腿
今天某個會談者急著交作業
細看,我在牛乳大王起雞皮
這何止是一份作業
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歷程檢視阿!
心理師朋友說
他工作是拔苦,個案歡樂不會想到他
我懂,助人工作者是這個天命的
但我幸運些
我這個巷子裡的生命教練
會看到欣喜
儘管其實我找不到我的「名字」
所以我都稱呼他們為會談者
他們沒有急迫的議題
所以不是個案
他們沒有需要步入心理診所的需要
所以不是病人
他們共同的特徵是
對自己生命負責
對自己更多的好奇
讓自己在心智上
更多的深度思考及磨練
畢竟,生命不要複製昨天,
未來可能性更不要侷限
所以我們把握每一次的「今天」
而今天從來無法預演,只能專注當下
我看見他們,慢慢蛻變
身上的灰塵或是標籤,慢慢脫落
我看見他們,咬著牙承受痛
逼自己往深淵看進去
我看見他們,承認自己那個脆弱
像快枯萎的芽,慢慢舒展枝葉
我想阿,之前當企業的醫生
現在,與獨特的個體生命同行
想想可能是老天爺的指令吧?
所以,我當起了那面鏡子
當起了如影隨形的保鏢
當起了摯友或是嚴格的老師
陪著穿越黑雲,泅泳與低潮
-
作者是前富士康副總裁,曾任中國惠普總裁、美國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以及富士康集團副總裁,是當今 新創圈 備受歡迎的創業導師,「 Terry&Friends 」這個創業社群成立至今已吸引了海峽兩岸超過三萬位優秀人才加入程先生並無償輔導了超過五百個創業團隊,是一...
-
現在的我們 好像比較能夠為情緒去污名化 不再認為自己有情緒 就需要被評價或是被貼標籤 如作者用很平順淺顯的文字 闡明情緒都需要被傾聽 而不是被管理隱藏。 人類文明之所以有 美學、音樂或是藝術 我覺得就是情緒的力量 如何引導她成為創造而不是毀滅 最關鍵的是,...
-
這作者絕對是工作狂 疲累昏厥到跌倒 門牙斷了 這書編輯的很好 讓人很輕鬆自在看故事 看重點 因為不止畫線還比本文放大三倍 真是體貼高齡化的讀者耶 「好吧,我是」 作者歸納的低潮警訊 我想大家都體驗過 他建議: 1,放空暫離日常 2,整理房間換環境 3,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