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間「如實之室」裡, 我們誠實看見悲傷、迷惘與渴望, 練習與自己和好,也準備好再次出發。 一個無需討好、無需裝堅強的空間,讓真實得以被看見、被接住,然後慢慢轉化。 我是你的同行者,陪你改寫人生劇本的編寫者。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如何增加對自己的認識?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會談者的會談回饋
這是會談者們給我的
「滿意度」評估耶,
這是會談回來
在賴上
得到他們的「文字」
無論是思考的周延性
或是認知的角度
也甚是看待世界的立身
都孕育成如今的自己
或者
這段時間
我剛好在看有關
中年個體化的經典作品
讓我回顧起
這兩位會談者的移動痕跡
不過他們剛好都不是
遇到什麼人生挫折
才找上我
只是開始好奇
自己個人的人生意義
究竟人生一遭
幸福感是什麼
是,你說的沒錯
只有酒足飯飽
才會思考這「沒意義」的事
不趕快去攻下山頭
去努力做好一個又一個專案
績效評估優等才是加薪途徑
或是趕緊簽下一個又一個講課
忙著趕路
而沒有時間讓靈魂跟上
但會談者們他們更在意的是
除了物質的加冕
桂冠的數量之外
但他們更在意的是
有沒有自己可以
更突破一點點的地方
有沒有自己
老天爺給的考卷沒過關
有沒有自己真的
認識了自己
我們在一個又一個「危機」裡
去看見自己是怎麼
兵來將擋的行為慣性
在一個又一個情緒謎團裡
去找到跟自己疏離
遺忘好久的連結性
就像我有一個會談者跟我說
他發現
「求救」是一種能力
你必須要有錢
必須要有時間
還得有資源
錢,是真金白銀
時間,考驗你現在的餘裕
資源,驗證你對自我探索
想要認識自己更高的神性
有多強烈
三者皆有
才會來到我們助人工作者面前
看起來是他們對我的感謝
我每回都覺得像是「滿意度調查」
突然想到
以前講課我好討厭
課後評估表
我覺得我自己當下可以評估
在課堂上我是否
盡其可能盡心盡力
學員學習狀況如何
互動學習意願程度
現在我發現
會談者這種「滿意度調查」
無
比
珍
貴
重點還出其不意
開心程度跟中樂透差不多
#還是他們很懂激勵制度的心理操弄蛤
還有我不是總看見好的一面喔
我做研發總是要預估
失敗的各種路徑
我協助業務做客戶提案
永遠在圍堵被拒絕的可能性
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有點艱澀但值得閱讀的書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在曹中瑋書裏,彷彿「看見」會談時我的模樣,
曹中瑋,完型諮商
作者提醒諮商師終極目標
讓個案能發揮自我獨特的生命意義
我很有共鳴
紀錄了完型是讓當事者
去體驗及重塑重要關鍵事件
由當事者生出新的視角與詮釋
但,絕對不是失控的正向思考
畢竟陰影是需要存在的
比如以我來說
我很喜歡自己的懶惰
但也欣賞自己的嚴厲
接著提到了完型的唯一技術
空椅法
書裏紀實工作時的細節
我像看小說一樣
跟著驚奇
沒想到更有趣在後面
夢境的處理
但這些必須是身在工作坊裡
才能體會作者
最後的收尾精彩之處
也才能感受這派別的美麗
如同一部好電影
我也只是看了
劇情摘要跟劇中角色描述
有些個案故事
我從自己參加的心理劇工作坊
或是家族排列
大概可以想像當時的氛圍與張力
行筆至此
我還想到 凌坤楨 坤楨老師那本書
「聽懂未被述說的故事」
也是精彩極了
如果想要體會
他的2026年工作坊時間出來了
有興趣的趕緊手刀去搶喔
在這些章節後面
我覺得這段原文很重要
「完形諮商並非刻意要引發出情緒
而是當事人需要親身在當下
經驗生命中未完成的痛苦事件
因為當時的情緒無法抒發
內在需求也未獲滿足
現在重新經歷
帶出事件發生的情緒是必然的。」
另外,我找到了一個答案
那時候在疫情期間
我的會談者詢問
是否可以線上會談
維持會談的規律性
我全部都婉拒了
我記得當時我的理由是
我不想浪費你的錢
我希望能完整感受
與你在同一個物理空間裡
為什麼我跟錢過不去?
在書裡這麼說
「諮商是把觀察到的情緒
非語言的訊息
以及語言不一致的現象
回應給當事人。」
我找到了答案
我是一個臉盲
其實也不是對細節敏感的個性
但神奇的是
我進入會談場域
當對方坐下來
我就全身細胞張開
感受對方此時此刻的狀態
後來,我驗證
我會感受當事人的生理狀況
大多是負向事件
比如頭痛、身體扭傷、胃痛、失眠、胸悶之類
所以,我希望「看到」會談者
雖然成本高些
但這是我的職業需求
還有,常常會談者會出現金句
當我特別指出時他們還會訝異
我請他們重述寫下來時
有時候當事者會忘記自己的逐字稿
這件事我感受到
在鬆動時
你用了神奇的鑰匙打開了心裡的迷宮
讓我跟書裏這一段很有共鳴
「頓悟需要當事人在諮商時
提供的實驗中
因親身經歷
而使其自身體悟的一種體察
才能成為行為改變的必備條件。」
我常會說
這些金句你在心靈雞湯常看見
但它跟你很遙遠
而現在
你真切的經歷並穿越
這樣的力量才會真實的擁有
在之後的會談時
這議題,就神奇的解決了
這也是讓我更篤信
個案絕對有答案在他的問題上
只是需要點時間和耐心
還有我更喜歡這一段話
這可是作者的老師說的哦
「塔克菲勒博士3天的完形治療工作坊
一開始就開宗明義的說
完形治療強調諮商師
最重要就是堅持2個原則
一個是言行一致
第二個就是無知
永遠不要比你的當事人還努力。」
我是很想更努力啦
但,偏偏我的會談者
都是各領域佼佼者
我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
臣妾辦不到阿!
-
作者是前富士康副總裁,曾任中國惠普總裁、美國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以及富士康集團副總裁,是當今 新創圈 備受歡迎的創業導師,「 Terry&Friends 」這個創業社群成立至今已吸引了海峽兩岸超過三萬位優秀人才加入程先生並無償輔導了超過五百個創業團隊,是一...
-
現在的我們 好像比較能夠為情緒去污名化 不再認為自己有情緒 就需要被評價或是被貼標籤 如作者用很平順淺顯的文字 闡明情緒都需要被傾聽 而不是被管理隱藏。 人類文明之所以有 美學、音樂或是藝術 我覺得就是情緒的力量 如何引導她成為創造而不是毀滅 最關鍵的是,...
-
這作者絕對是工作狂 疲累昏厥到跌倒 門牙斷了 這書編輯的很好 讓人很輕鬆自在看故事 看重點 因為不止畫線還比本文放大三倍 真是體貼高齡化的讀者耶 「好吧,我是」 作者歸納的低潮警訊 我想大家都體驗過 他建議: 1,放空暫離日常 2,整理房間換環境 3,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