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會談聊到
聊到自體實驗,
會談者跟我說有一個有趣的實驗
某個人只板手指頭關節左邊
經過幾十年
發現沒有任何後遺症
還發表了研究論文
這就是自體實驗
你也可以類比質性研究裡
各種以單一個體為研究對象的論文
不過這件事讓我們延伸出
在對自我的探索與認識
何嘗不是?
蘇格拉底說的: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事
太合理不過
再套一句最近Ai的事
你不要怕不會用Ai
但要擔心你沒有痛點需要解決
這概念是一模一樣的
在我撿則會談者
這兩則感恩日記看到
你必須先有對自己
有無限好奇
然後有嘗試踏出習慣領域
無形圈圈的勇氣
去感受一個陌生模式
帶給你直接的五感衝擊
看起來容易?
不!
前提得你先跟自己有連結
你能分辨此時的感受
辨認出他們是什麼情緒
再往前找
再往更年輕時畫面搜尋
然後順著藤蔓往前摸瓜
你會發現
原來你有好多
自己都不知道的「信念」或應該
可能這條路失敗了
至於如何定義失敗
好像又是另一個「信念」
也
很
好
最多知道了自己
不愛吃麻辣鍋
拉個肚子就是
所以再有人推薦給你
世界上最好的麻辣鍋
你都能心如止水
因為你知道
自己的「守備範圍」
但困難在於
你必須有興趣
去嘗試這件事
為何有興趣
為何沒來由喜歡
為何真的不愛
當你真的一層一層剝洋蔥
認
識
自
己
這些外境事件
就不會干擾你
更談不上
會帶來困擾了
簡單來說
你得有學歷
才能說學歷是入場卷不重要
你得夠有錢
才有底氣說錢不重要
因為你知道
那是什麼感覺
就會真的
放下它了
沒有面對沒有接受沒有處理
而套上應該的假設
真的就離苦更靠近阿
註:截圖經會談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