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億萬富翁在旅途中教會我的事



這本書重頭到尾只有兩個角色
你可以想像14堂星期二的課
或是加油站蘇格拉底

場景就是作者46歲辭職出版社時
面臨中年失業茫然的交叉點
被稱為韓國巴菲特的朴成得
「以下稱老師」開口邀請

由他全額支付開支
兩人當背包客去歐洲旅行
一路上作者以他角度
觀察億萬富翁行止
而完成本書

書尾,作者問為何老師做這樣邀請
原來作者出過老師一本類自傳書
而剛好適逢老師與大兒子決裂
直至兒子看到這本書
才理解父親的嚴苛

因此這趟旅行是給作者的禮物
希望在刻苦又艱難的自助旅行過程裡
讓他摸索出下半生的方向
而老師也可以回顧自己的人生
向作者學習歷史語文
而他分享自己
如何達到如今的財富尖端

我感受裡面有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
就是謙遜及放下身段
不斷在各篇章裡
重複出現老師稱讚作者
能夠很放下身段
去詢問旅途遇到的疑問
老師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心態

我突然好奇,韓國文化
是非常崇尚權威跟自信嗎?
禮貌跟謙虛不是基本態度?

除了這個好奇
這本書也有值得記錄的段落

比如作者描寫老師雖然不識當地文字
但總能猜對火車月台或是該下車的時刻
在華沙慘事連連
比如接二連三飯店訂到廢墟
方圓沒有人跡
老師大幅更改原訂計畫
直接去柏林

老師告訴他,這是動物直覺
如同投資經驗告訴他
不要顧念沉沒成本
更該專注是機會成本

老師非常好奇
可以觀察飛機上雲霧與機翼的開合
三小時目不轉睛
老師告訴他這是他的習慣
永遠在無法控制的事情前
多一分準備

在初期旅行非常刻苦
一天甚至只吃一餐
最後卻定高級餐廳
他告訴作者

最黑暗時分就是黎明將至
不要放棄

人生也如這樣的體驗
是老師刻意安排的
作者形容,當痛苦帳戶儲蓄夠多後
後面就是享福的時刻到來

在文中描繪老師幼時遭受虐待
以及後來成為億萬富翁的歷程
老師說他願意幫助人
但當把錢無償給某一個人的時候
其實就是滋養他步向毀滅的道路

關於經商,老師提醒
收據確實,記帳確實,不要因而多納稅
投資的錢很大,但浪費的錢一毛都不可
要學會心算很大數字
投資股票跟農夫種田心情一致
小心呵護,但精算後要勇於開槓桿

我最喜歡一段他們的對話
在他們去瑞士特拉肯
少女峰山腳下的旅遊觀光城
老師叫作者猜鎮上表店價格
老師說其實不在這隻錶驚人的價格
在於配得上這錶的主人
是否有相襯的生活水準

如果配不上,表示超出自己能力範圍
因此,如何讓自己
如同這個觀光小鎮上的小店
讓進入的觀光客感受到
所有的店,儘管是小店
但就是撐得起自己就是名牌

我覺得代表的是風蘊及內在的氣度
更是人生足夠的歷練與涵養而成

好哦!趕緊拿去歸還
免得讓圖書館操心
阿,同時間要歸還的還有我錯了

我錯了還有一半
那就請預約者再給我一點時間囉

沒想到行程豐盛的三月
明天就過了耶


我可能錯了


當我們看到這本書2023年時
作者比約恩
他的法號納提科
意思是在智慧中成長的人
已經在20220117過世
這本書的副標
最後一堂人生課
在翻閱時感受到其珍重之處

後段提到面對父親告知來日無多
希望能清醒以安樂死的方式離開人世
我看見他決定放棄
僧人戒律是不允許鼓勵他人自殺的戒律
並且在之後,他也用同樣的方法
踏上跟父親一樣告別人世的旅程

孝順,是最大的善行啊!

在還俗前,前面篇章提到
他會不斷質疑自己哪裡不夠好的聲音
納提科說,那是小我的把戲
包含恐懼未來
他告訴自己:

謝謝你的反饋,我們再聯絡

對於小我聲音,他敬重的美國導師
一起閉關時這麼描述

「你不盲目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
你就能全神貫注,專注在當下」

如何克服小我聲音
我想在他面對確診漸凍症後
看見自己日漸失去的身體功能
他向我們演示了正念的法門
止息了死亡鐮刀在耳邊的呼嘯

裡面還有一段話很美
概念是納提科命名為
放開緊握的拳頭

「整個宇宙依據
以下的原則運行
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
就會知道你需要知道的事」

讓我回想起多年前
想要開始練習臣服實驗
練習放下商業訓練的汲汲營營
練習放下與目標亦步亦趨
練習放下只走自己以為的道路

讓事情因緣隨順
讓來到我面前
都是菩薩指引

如果用基督徒的說法
可能是將自己交付天父
這樣的意思

如果說這本書對我最大的提醒
我會說是這一段

他媽媽在1993年2月
第一次來國際森林寺院探望
兩人合照時,後方的指示牌上寫著

「重要的不是努力思索完美的想法
或者像聖人一樣行事
而是明白事物的本來面目」

當下,全身雞皮升起
就連此時我打這段文字也是
如同我在農禪寺臨摹心經一般
有一種很深刻的而複雜
無法標明的情緒

創傷治療,許育光翻譯

這本可能是教科書
在學習精神分析的初期
但我只是一個門外漢的閱讀者
做個筆記,以後再慢慢涉獵
其他學者觀點

先來定義一下何謂創傷

創傷意為一種傷痛,源自於希臘文
意思是刺破或撕裂的皮膚

我們常聽到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是遭逢重大創傷的事件後
出現的嚴重壓力疾患。
在個體經歷
本身太過突然和極端性的事件
讓個案的內心無法調適和解讀

但不是刻板印象中
重大意外事件倖存者才會有這症狀
在個案日常生活裡
只要無法依照個體期待所願
任何引起個體痛苦感受
都涵蓋在創傷範圍內

這部分我覺得可以去看
12種壓力來源
以及生活壓力事件
排名前三都跟「親密關係」有關
會讓個體產生壓力狀態
甚至高於家庭內成員死亡

調適不好的個體
會對於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
會呈現出事件一直正在持續中

讓個案生活開始跳離規律
也有可能個案會啟動防衛機制
把事實扭曲,好符合自己的期待

困擾在於這事件
個案無法抑制地
在心裡不斷反芻
腦海中重複重演或重見

在日常生活裡可能會無意識
為了防衛自己
而有激烈的情緒
可能是憤怒,但也可能是低落

我簡化如何讓這症候群恢復平常
但如果這麼簡單
就不會有這麼多
討論PTSD的各類媒介了

書中提到淨化療法
將原本啟動防衛機制回到意識層次
關鍵是連同當時的情緒要一起帶上來

你可以想像成個案在躺椅上
進行各種派別的談話治療或是催眠技術

或是我較為熟悉擅長的
情緒性重塑經驗
雖然我不太喜歡正確的詞
矯正性情緒經驗

以一個客觀澄淨的鏡子
陪著會談者
去定義或詮釋
看到新的「意義」
但這條路對當事者而言
相當艱辛漫長

在精神分析派別,立論在嬰幼兒時期
因此論點為
當個體經驗到慘痛的創傷事件
無可避免會喚起
幼年時期遺留下來的傷痛與衝突

治療工作方向在
修通而非圍堵的方式
了解當事人的遭遇
並將對於事件的記憶
與個案本身既存的意識與經驗
加以整合

治療師要發掘這些事件與記憶
對於當事人的意義
才能夠讓當事人理解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

目的在事件發生後的一切不順遂
都歸咎於命不好或突發的意外事件上
讓案主有掌控感,能主導生活的日常

書中有大量治療紀錄
如果適應教科書形式的用語
其實可以把它看待成
學術版的歐文亞隆系列
雖然派別差異很大

為什麼,我需要自我覺察?


有人會說,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

你相信?

理智讓它過去但情緒跟傷痕倒是留下來了

那,會怎樣呢?會一直重複,彷彿輪迴

這狀態很可怕,你好像被下咒了一樣

越怕的,越來。

你一定要辨認出來,是什麼讓你重複一樣的劇本

才能脫離渣男、爛老闆、爛好人或者是被劈腿


今天某個會談者急著交作業
細看,我在牛乳大王起雞皮

這何止是一份作業
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歷程檢視阿!

心理師朋友說
他工作是拔苦,個案歡樂不會想到他
我懂,助人工作者是這個天命的

但我幸運些
我這個巷子裡的生命教練
會看到欣喜
儘管其實我找不到我的「名字」
所以我都稱呼他們為會談者

他們沒有急迫的議題
所以不是個案
他們沒有需要步入心理診所的需要
所以不是病人

他們共同的特徵是

對自己生命負責
對自己更多的好奇
讓自己在心智上
更多的深度思考及磨練

畢竟,生命不要複製昨天,
未來可能性更不要侷限
所以我們把握每一次的「今天」
而今天從來無法預演,只能專注當下

我看見他們,慢慢蛻變
身上的灰塵或是標籤,慢慢脫落
我看見他們,咬著牙承受痛
逼自己往深淵看進去
我看見他們,承認自己那個脆弱
像快枯萎的芽,慢慢舒展枝葉

我想阿,之前當企業的醫生
現在,與獨特的個體生命同行
想想可能是老天爺的指令吧?

所以,我當起了那面鏡子

當起了如影隨形的保鏢

當起了摯友或是嚴格的老師

陪著穿越黑雲,泅泳與低潮

2024年3月30日 星期六

放棄,會不會是你更好的選擇呢?


這個會談者是唯一排在上午
對我來說,早起是有點難的
不過這個時段,是在多重角色下
最適合屬於她照顧自己的時段

對珍惜時間如生命的她來說,
在快兩年的過程裡,
今天有令我感動的躍進
所有的心靈雞湯文
唯有真實穿越才知道這路途
多麼地黑水險阻,波濤洶湧

從這案例讓我想到
職涯轉換的選擇
裡面其實包裹著對自己的期待
如果再往深裡看
還有不願意讓他人失望的不甘心

有時候順著走,自然地把攀爬另一座高山
當作下一個努力的目標
完全的理所當然
甚至幾經要放棄時,我們會勉勵自己
就是要吃苦,不然哪得梅花撲鼻香

這樣的心路我想很多人都經歷過
但我們又知道,有一個臨終調查
人生最後悔的事有哪些
花了太多時間在工作上名列前茅

這看起來就是有種矛盾
那是因為在不確定人生方向時
往高處爬,的確是一種該選擇的策略

好似放棄大好前錦
似乎也代表甘於平庸

這樣的工作價值觀
我們是怎麼被形塑成的呢?

如果是成就取向的驅動力
在屢屢挑戰中,的確會獲得高幸福感
但工作成就不是唯一要素


那,什麼是你的幸福感來源呢?
這必須在每一次的選擇與放棄中
看見自己的驅動力
唯有清清楚楚
才能做出選擇
甚至是放棄

我想,放棄這個策略
也許會是你另一項有力的武器

2024年3月16日 星期六

我在30分鐘內,過完一生



常常,我們看到終了才嘆息人生苦短。

我常常走這一條路
在這個角落會坐著一位60好幾的歐里桑
他拿著一個空無無一物的泡麵空碗
裡面連零散的銅板都沒有

我不知道是因為他外表看起來整齊乾淨
而且肢體完整
還是當路人給了好心零錢
他就收起來?
這問題我不會知道答案

前陣子酷寒,我沒有經過這裡
回暖時,他不在這個位置
我心裡一陣發寒
我希望他安好,仍坐在這裡
而我可以如常的65%機率
停下腳步
把紙鈔摺疊整齊放進他碗裡
他會立刻回我:謝謝好心的小姐
聲音乾淨而且聽起來
有別於其他無家者的禮貌

我猜,他在無家者族群裡
特別弱勢,因為性別與年紀

今天看到這個痕跡
我感到無聲的淚在我心裡流下

我們是否其實都是黃粱一夢
看起來擁有什麼
其實只剩下些許痕跡

有時候在生死當前
會覺得什麼大事其實都不足一提

如果我們煩惱什麼,其實是一種奢侈
在這個咖啡廳裡
前面兩個年輕男子在討論投資定期定額
我在短短時間裡
看完了人生四季